怀念任彗闲

苏州日报 20040224 一卷107页

■钱璎

工艺美术大师任嘒闲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她那慈祥的面容、轻声慢语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总是抹不去。她走得那么匆忙,却又是那样宁静。每年春节,她都要与我互通电话,致此节日的问候。可是,去年春节,我给她去电话时,是她的家人接的,他告诉我,任先生住到儿子家去了。我也没有在意,也没有问她儿子家的电话号码。谁料几天后,朋友告诉我: “任先生逝世了。”后来才知道,她春节前就病了,住进了医院,为了不惊动别人,她瞒住了友人们。  

    任先生1916年出生于江苏丹阳,曾就读于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刺绣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乱针绣创始人杨宋玉是她的老师。1950年地迁居苏州,在苏州市文教局创办的刺绣学校任教,1954年3月苏州市文联为继承弘扬苏州传统艺术,组建了“民间艺术研究组刺绣小组”,聘请任嘒闲、周巽先等担任技术指导,并绣制作品。1957年,市领导决定建立苏州刺绣研究所,以文联刺绣小组为主,由任先生等担任艺术指导。

    半个世纪以来,苏州刺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题材拓宽了,大胆创新,艺术含量显著提高,赋予苏绣艺术新的生命力。著名画家谢孝思老人曾对我说:“建国后,苏州传统工艺品中,苏绣艺术的变化,首屈一指。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任先生的功绩,不可磨灭。

    任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苏绣事业。她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1958年她在继承乱针针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虚实乱针锈。她选择了一幅素描《列宁》像,用新的针法制成绣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是画稿的简单复制,而是经过再创作后的一幅精美的刺绣艺术品,深得中外人士的赞誉。她再接再厉,不断探索,又创作了双面异色、异样、异针绣,先后绣制了《邓颖超补衣》 《齐白石》等苏绣精品。她在努力创作的同时,又精心指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苏绣继承人。她和她的学生们,先后接受了中央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绣制了一些外国国家领导人的绣像作品,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各国领导人和外宾,获得了中央领导人的好评。她的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珍藏。她退休后,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苏绣艺术,在自己家中,继续制作绣品,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她为苏绣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早在1956年,任先生在市文联刺绣小组任技术指导时,我们就相识了。那时,我是市人民代表,她也是市人民代表,并同在一个文化小组。70年代初,我在市工艺美术局工作,刺绣研究所隶属工艺局,因工作关系,我们见面机会多了。 “文革”结束后,她和我又同是市政协常委。后来,又转到市政协联谊会,我们又都是理事会理事,几十年来,我们除了在会议上相见,平时几乎没有来往,我们的友谊是深厚的,但又是那么平静得如一池清水。

    就在任先生逝世后不久,在她的一位学生那里,我听到了她所遭受的磨难: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由于家庭历史问题,在每次政治运动中,都难以摆脱对她的批判和不公正的待遇。她丈夫失业,三个孩子还未成人,一家的生活仅靠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为了事业,为了孩子,她挺过来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自己的苏绣事业。

    当我听到任先生的这段坎坷历程时,顿时阵阵心酸。我后悔,也内疚。如果当时了解她所处的困境,我一定要尽力帮助她减少些心灵上的伤痛,那该多好啊。所幸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先生解脱了精神上的枷锁,在她人生道路上,又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她又创造性地将虚实乱针绣与现代美术相结合,既拓宽了苏绣艺术表现题材和形式,又深化了乱针绣的文化内涵。1995年市文联、市民进等组织为她亲办了《任嘒闲刺绣作品展》,古吴轩出版社出版了《任嘒闲刺绣艺术》集、筹建了《任嘒闲刺绣艺术工作室》。

    任嘒闲以画家的视觉、领悟着画稿的主题,以刺绣艺术家独特的技艺,进行再度创作,使每一幅作品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她是一位值得人们怀念的刺绣艺术家,值得人们永远尊重的知识分子。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