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十八景”抢先看

苏州日报 20140803 A第12版

■余仁

 □苏报记者 余 仁/文 杭兴微/图
  据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消息,为提升石湖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石湖自然风物景观,展现吴地传统民间习俗,反映石湖景区精髓的“石湖十八景”最近出炉,这便先睹为快,此后游玩中可按图索骥,更添兴味。
  一、吴台夕照

  吴台指茶磨屿南部的台状小丘,是春秋时吴王郊祭拜天所在处,有李根源手书“郊台”摩崖石刻。将祭台设在郊外山上,表示接近苍穹,易与上天感应,求得庇佑。历经数千年的古石台,每当夕阳西下,暮霭沉沉,透露出难以言传的寂寞与苍凉,留下的是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二、越垒野望

  石湖东北部的越城,是春秋时越王勾践伐吴堆砌的屯兵堡垒,越兵当年在此瞭望石湖对面的吴兵,伺机而战。越城遗址先后出土过许多新石器时期文物和古代兵器。如今,越城遗址田园风光再现,于此野望,没有了2500多年前的刀光剑影,却依旧是山水挥就的风雨晨昏。

  三、楞伽塔影

  楞伽山又名上方山,它西南接吴山岭、七子山,北通茶磨屿,峰高92.6米,是石湖横山组脉的主要部分。山上楞伽寺塔,根据佛教“楞伽经”取名,俗称上方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年)。该塔造型古朴,一千多年来峭立于青山之上,成为石湖景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标性景观。

  四、茶磨潮音

  茶磨屿是上方山东北结脉处,三面临水,因形似石磨,又称磨盘山。南宋淳祐年间僧人尧山依山建寺,在山崖岩壁凿出观音像,名“观音岩”,其下山涧一泓、又称“潮音寺”。潮音寺经历代屡废屡建,目前的石观音像已经是后人重新雕刻,置放在壁龛中,但依然临崖险峻,林木葱郁。

  五、田园觅诗

  南宋范成大官场退隐后,回苏州在石湖置别墅,融入农家生活,作《田园杂兴六十首》,诗中描绘了石湖地区宜人的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状况和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石湖地区的田园风光也成为典型的江南风貌,吸引历代游人前来观赏和体验此中的诗情画意。

  六、治平汲古

  治平寺位于上方山北部半山腰,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曾名楞伽寺,宋治平元年改为“治平寺”。古寺几经变迁,寺内隋代杨素挖掘的“越公井”如今依然可以汲水; 明嘉靖年间筑有石湖草堂,当时书画家文徵明、唐寅、王宠等常在此诗酒相酬,留下许多诗画;清代乾隆南巡,行宫就在寺旁;民国李根源也一度居于寺内。

  七、天镜飞鹭

  天镜阁原是南宋范成大石湖别墅中临湖的建筑,登阁望湖,湖水平静如镜,周围峰峦如翠屏倒立,亭台楼阁隐约浮现,幽林清树绿荫恍惚,蓝天白云上下对映,更有鸥鹭展翅其间。

  八、行春串月

  行春桥位于石湖西部,为九孔石拱桥,桥面呈弧形贴卧水面,柔美而优雅,在明代史料中就有记载。每逢农历八月十八日,月光初起,照入行春桥九孔洞中,波光中可看到月影如串,形成“石湖串月”奇观。因为此景观需要天、地、时巧妙结合,且显现于刹那间,很难捕捉,但是自古以来,每逢中秋佳节,苏州人仍然蜂拥而至,来此赏月、走月已成风俗。

  九、蠡岛烟雨

  越堤中部有一景,名“蠡岛”,为纪念春秋时期越国大臣范蠡而建。岛位于石湖湖心,每当春夏时节,细雨绵绵,石湖雨帘朦胧、山岚氤氲,如烟霞般缥缈、梦幻般迷离。威严的“崇范楼”时隐时现,呈现出一幅典型的江南烟雨图。

  十、翠堤分水

  石湖多长堤,有吴堤、越堤、石堤、杨堤、范堤,把湖面分成东石湖、西石湖、南石湖,堪称江南湖泊堤径最密集的一处。长堤如翠带蜿蜒于水面,倒映于水中,勾画出优美的线条和轮廓,形成水外有水、路转景异的观赏效果,使得景观层次更为丰富灵动。

  十一、樱岭锦绣

  早春三月,上方山中部山岭间群树吐翠,各色鲜花渐次开放,迎来江南百花节。其中樱花树是最主要的花木之一,千朵万朵缀满枝头,白如云海、粉如绸缎,蔚为壮观,更有燕雀啼唱,向人们传送春信。

  十二、荷荡棹歌

  行春桥北侧池塘,旧时多用于种植莲荷,通称荷花荡,是苏州最早的荷荡,所产之藕甘甜无渣,曾被列为贡品。每当夏季,荷花荡内碧叶红花香清意远,当地采莲姑娘乘舟划桨,唱着采莲曲,出没于荷花丛中。这些船上的民歌统称为“棹歌”,历史上留下的石湖棹歌有数百首之多,它和清雅的荷花组合成了有声有色的江南水乡生活场景。

  十三、越溪霜红

  越来溪是古代越国人西来伐吴凿开的水道,这里种植了乌桕、枫槭、银杏、水杉和桔树等,营造出美丽的秋景。每当秋风披拂,霜露侵树,树叶的色彩开始变化,或浅绛,或深红,或浓黄,或绯赤,融汇成缤纷的霜林秋景。

  十四、梅圃玉雪

  江南人爱梅,多植梅树。范成大隐居石湖后,不仅植梅、赏梅,还著有《梅谱》传世。2012年,石湖东郊滨湖区域沿袭历史,广植红梅、绿梅及腊梅,建成“梅圃溪堂”景观。每当冬日,梅开雪飘,游人踏雪探梅,别有一番冬日的高古情趣。

  十五、余庄遗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前清举人余觉在石湖北岸建造了一座私人宅院,人称“余庄”。小园简朴雅致,开门见湖,与上方山遥遥相对,园中对联“山静鸟谈天,水清鱼读月”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此处的意境。余觉的妻子是著名的刺绣大师沈寿,虽然沈寿逝世在前,余庄修建在后,但小园内多处留下了主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意。

  十六、醪坊闻香

  《石湖志》记载,“在横山下,越来溪西。相传吴王夫差筑以酿酒者”。传说吴王夫差,于姑苏台上造千石酒锺,以储美酒,日日沉湎于中。唐代诗人曹邺“吴宫酒未消,又宴姑苏台”,吟咏的即是此中故事。吴亡后,酿酒技术流传于民间,在石湖一带得到保存与发展。石湖景区恢复了“酿酒工坊”、“醪香园”等,以传承石湖历史悠久的酒文化。

  十七、渔台闲钓

  作为一个自然生态湖泊,石湖内有许多淡水鱼,加上风景宜人,在此垂钓,实属怡情养性之乐事。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吴王阖闾、夫差就已在此设“酒城、渔城,是帝王将相郊外钓鱼、饮酒、打猎的游乐之地。”如今恢复渔城,设钓鱼台,可以让市民游客体验昔日王者渔猎的豪爽气概,以及文人雅士垂钓的闲情逸趣。

  十八、新郭市声

  公元591年,隋军在平定江南时,一度决定放弃破败混乱的古城,在城西南郊石湖旁,另建新的州县治所,始称“苏州”,后人称为新郭。入唐后,苏州州治又迁回古城。新郭作为州治只存了33年,但作为地名,却一直沿袭至今。近现代的新郭为古镇,现在修建的新郭老街,保留了古镇传统街市特色,并综合了水乡的各种元素,集中体现了本地民俗风情。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