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里画卅一景

苏州日报 20140529 A第14版

■孙君良

 不出城市而得山林之趣为造园者之本旨。而在城市喧嚣日甚的今天,人们便更多向往自然之心,在对城市环境和生态文明的探讨中,园林之宜居环境更为大家所关注。近年来或大或小的私家园林渐渐多起来,有时人们称赞小小的私家花园像拙政园,拙政园俨然已成苏州园林的代名词。
  我与拙政园颇有缘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居处与拙政园很近,估计不到二三百米,所以去得很多,当时的门票是五分钱,但游客却很少。至今游园时还记得玉兰堂北之大枫杨和浮翠阁上的高高瘦瘦的古柏草木春秋。数十年来的变化还是不小的,“文革”结束后在国画院未正式恢复的一段时间,我们又搬至博物馆之后楼,推窗即可见远香堂,结束“斗批改”可以重新拾起画笔,大家心情舒畅,楼较荷塘更远些,香远益清,大家便取名远香楼。张辛稼先生和吴 木先生的很多佳作都是画于远香楼。与拙政园为邻有数年之久,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册页和手卷应是传统中国画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历史上也留下很多描绘园林的手卷和册页。文徵明除了立幅的拙政园图外多次画过拙政园册页,除拙政园卅一景首册又画过二十四景和十二景的册页。为吴门绘画史上的精彩一笔,也为江南名园留下宝贵遗产。
  园林之观赏,我想可分动观与静观。动观是在楼阁高下,回廊曲折和花木掩映中流连。领略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的情趣。用横披和手卷来表现是很合适的。中国风景讲究四时八景,大至名山胜地多有三十六峰二十四景之说,小至一个县城也多有四时八景之说,造园者也多为是讲究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的。万物静观皆自得,所谓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有树则灵。楼阁亭台只有在四时花木的映衬,风霜雨雪、朝夕晦明的变化中才能产生境界。“说文”谓亭者停也,在风光佳处筑个小亭就是要你停下来细细地观赏和品味。当然在今天摩肩接踵的游览中是很难体会的。而不同季节的景物,如留听阁之残荷听雨或雪香云蔚的探梅更是一般游客很难同时领略的,就是画拙政园全景图也很难表现。恰恰册页是合适的表现形式。
  在拙政园里画的卅一景图能同文徵明的拙政园图一起放在园林博物馆里,自觉惶恐,限于水平画得拘束,有愧前贤。愿笔下的苏州园林越来越美!

  □孙君良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