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印象

姑苏晚报 20040728 一卷61页

■黄维华

最近,国家修订并开始颁布施行新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这使我感到无比振奋,同时又格外地令我心生感激之情。因为,作为海外华侨家属,我们家曾经是侨务工作的受益者。

    事情得从“狮子林”说起。

    狮子林原本为黄氏祖宅。在我们黄家的先祖中,有一位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黄轩。此园系轩父居官间所购。园子由元代著名造园艺术家倪云林设计布局,因小见大,规划得十分精致周密。乾隆皇帝曾六次亲临此园,每次游园,则由黄轩伴驾,从而又留下了有关“真趣”的故事。可是当狮子林传到我祖父手中时,却不幸家道中落。年幼丧亲、孤苦无依的祖父已无力支撑门庭,此园遂荒废败落。园子是在祖父年少时由族人作主卖掉的,购园者是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族叔贝润生。因为有这么一段故事,故而狮子林“燕誉堂”屏风上贝氏所题《重修狮子林记》中,还特别提及“黄氏之废园”云云。

    在狮子林大门外,紧邻着一间小屋,原为黄氏家祠,内设“家堂”,供奉着祖宗牌位。小屋中另隔出一角,用来堆放杂什之物。母亲生前常向我们讲述在这小祠堂里举行祭礼的一些情景。解放后,它作为家祠的功能和意义自然而然地不复存在。按照传统的观念,供奉祖宗的地方,是绝对不能住人的。父母于是把它用来专门存放杂物,一些暂时不用的桌椅盆具之类,统统搬到这里。父亲托住在附近的一位丝织厂老工人顺便照看一下。后来有一天,父亲忽然发现小屋已被换锁,并住进了一个小伙子,所有家具正被他用着。原来那位老师傅从单位退休,乡下的儿子到城里来顶替。父亲因他们的悖乎情理的行为而生气,并想要回一些家具,却遭到拒绝和辱骂。父亲气得嘴唇发抖,回来后竟生了一场病。小屋后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公房”。经过这样的一番折腾,这个对于我们家本来无所谓的小屋,却因此在每个人的心中牵引出了一种对于家族命运的感触。于是我们开始为这个无所谓的小屋去呼吁,向房管部门要求归还。可是在当时以至后来的若干年里,这种呼声是得不到回答的。

    “文革”结束了,父母先后离世。就在送走母亲后不久的一天,我忽然收到一个来函,小小的牛皮纸信封上,赫然一行红色印刷字,记得仿佛是“苏州市侨务工作委员会”。打开信封,出现在简朴的白纸上的,是同样简朴的几行字,通知我们去办理房产所有权的相关手续。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我们对这件事已经不存希望的时候,恰是这个专管侨务的机构,把问题解决了。这个曾经无所谓但又让人挂心的小屋,重又还给了我们。然而我们得到的,不止是小屋,实在是一种温暖,是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新的体验和感悟。故事的结尾是圆满的。

    这就是我对“侨务”的亲切的印象。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