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大治水

苏州日报 20040913 一卷81页

■周韬、宓晓文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本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吟咏名园沧浪亭的千古名言,可如今,当国内外游客慕名前往,却每每扫兴而归。想象中那微风涟漪的一弘碧水已是踪影难寻,代之以褐色,乃至黑臭的一汪死水。不止于此,在其他苏州园林,池塘水体污染这大煞风景的一幕已是普遍现象。这难道就是名甲天下的苏州园林,世界遗产?不少人头脑中生出了这样的疑惑。

    于是,视园林为城市珍宝的苏州人坐不住了,一场以“园林水体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为主题的治水行动被纳入了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苏州市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项目,并选择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和沧浪亭作为工程示范,于目前正式启动实施。

    “园林是苏州的瑰宝,水是园林的灵魂”然而,如今,苏州园林这点睛之笔显得有点黯淡

    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咫尺之间,尽得自然山水之神妙。其中,水景是苏州园林不可或缺的核心景致之一,即使是再小的园林,也少不了那神韵流淌的一湾池水无怪乎也就有了“园林是苏州的瑰宝,水是园林的灵魂”一说。然而,如今,苏州园林这点晴之笔显得有点黯淡。走马观之,多数园林池塘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浑浊不清,透明度低,感官性状差;水体滞留,受污染后自净恢复能力差;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氨、氮、磷含量大大超过景观水质标准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对园林的自然景观、文化风貌和旅游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拙政园,水面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占到了全园的五分之三。园中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均临水而筑,盛夏映日荷花亭亭玉立,实景、倒影交相辉映,成就了该园最具丰姿的独特景致。然而,令人忧虑的是,由于园外河道污染严重,园内游客急剧增加,植物落叶和水生植物腐烂,以及降雨径流等原因,拙政园池塘水质严重恶化。根据“园林池塘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研究和示范”课题组此前一年多的实地调研,拙政园水体质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8月荷花生长季节’,塘水质量良好,但每年10-11月和2-3月,由于池塘水体逆温,出现“翻塘”现象,作为内污染源,沉积于水底的腐败枝叶、藻类,以及底泥得到释放,导致池水长时期浑浊不清。

    课题组负责人,苏州科技学院副院长黄勇解释道,“拙政园水体属封闭式,与外部水系联系少,而有些园林水体属半开放或开放式,与其他河道相通,典型者当推沧浪亭。”与多数苏州古典园林庭院深深,水在园内不同,沧浪亭自成一格,先见水,后入园,水体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蔚为壮观。它南与南园水系相连而为“河流”,北与人民路相接而成“断头”,由于“断头”的存在,使其常年处于滞流状态,成为周边地面冲刷物的汇集之地,而与之相连的南园水系羊王庙河的水质亦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由此造成污染物在水体中不断的累积。而更为糟糕的是,沧浪亭周边区域的城市污水系统尚不完善,单位及居民生活污水常年直接排人河塘,有机污染外加植物营养性污染,使得“清兮,可以濯我足”的沧浪之水一年到头污染严重。初夏初夏季节,随着水中微生物活动的加剧,水体黑臭异常,令游客个个蹙眉疾首,失望而归。

    黄勇说,“拙政园和沧浪亭两处水体的水文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水污染的成因、类型、程度和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苏州园林水体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研究与示范’课题组便挑选了这两座园林的水域开展工程规模的示范研究,以期为江南园林池塘水环境的改善提供可资借鉴和推广的成功范例”。  

    两年治污,构建鱼、草、岸、构成的自然生态链,再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人缨’的诗情画意

    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城因水而美,而秀。因此,水环境的治理始终是水城苏州花大力气书写的一篇大文章。也正是缘出于此,当“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项目2003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863计划“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之后,苏州便极力争取成为了国内11个承担该项目的城市之一,立足城市河道纵横交织成网的特征、针对苏州水环境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河网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工程”、 “园林池塘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两大方面进行研究,实现关键技术、工程示范、整体方案三大集成目标,以重塑苏州水文化景观。 

    “园林池塘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不范工程”项目由苏州科技学院牵头承担,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高校参与协作,课题组成员近30人。2004年,该项目又被省科技厅列入了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科技项目,以支持其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黄勇’说: 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共斥资450万元进行该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到明年年底,拙政园、沧浪亭等首批示范园林水体将达到三、,四类水即城市景观水的标准,时间紧,任务重。”

    在课题组看来,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要将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修复和水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园林景观,以及园林文化的意境相融合,体现相互和谐、统一的风韵,黄勇举例说,比如拙政园的荷花腐烂后刘水质影响较大,但是却不能因此而改种其他水生植物,因为“荷风四面”名闻遐迩,乃园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致,所以只能考虑采取其他方法;再如,针对园林水体滞流的现象,课题组考虑加速其流动,以尽可能恢复其自净能力,但其流速又不能过大,以免破坏原先“碧波流淌,一汪清池”的静谧和雅致, “所以,对于苏州园林,k体的治理都要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手段综合多样,还不能造成二次污染。”  

    在苏州科技学院,我们见到了校园内多个水处理中试基地,黄勇解释说,苏州园林贵为世界遗产,任何来自外部的变动都慎之又慎,都要在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的基础上方可“移植”到园林中开展工程化规模的实施,所以从去年春季开始,课题组便在校内利用现有水面,以及新建中试场所等方式开展研究,并由此确立了“水体流动为纽带,体外处理、原位修复和生态系统建设相结合”的总体思路。  

    具体而言,针对拙政园水体水质污染的现状和成因,专家组确定了采用人工强化水力循环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总体思路,首先通过水力循环让水活起来。黄勇打比方说,水力循环就像医院给病人换血,把血抽出来一遍遍过滤,然后再输入病人体内,不停地循环。然后进行池塘底泥疏浚并建立地下渗摅系统,吸收水中的氮、磷,最后栽种一些适用园林又能洁净水体的水生植物,如金鱼藻、伊乐藻、苦草等。而沧浪亭水域水质改善的首要环节则是要阻挡外部污染源,随后疏浚底泥减少内污染源,在这些措施取得实效的基础上,栽种适当的水生植物,形成鱼、草、岸、底构成的自然生态链。  

    黄勇介绍,目前,沧浪亭水域差不多1/10的水面已经种上了用于水质净化的睡莲,而在拙政园,利用水利循环系统,中;西园局部池水也已经有了缓慢的流动, “到明年年底,拙政园、沧浪亭水体将达到三、四类水,即城市景观水的标准,可望再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美景。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