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的书卷气

无锡日报  20150603 A12

■记者

 苏州的园林各有各的韵味,如拙政园的大气、狮子林的精致、留园的丰润、沧浪亭的古朴、网师园和怡园的秀雅、耦园和艺圃的恬淡……还有就是曲园的书卷气啦。

  最近,高中老同学相约到曲园聚会,便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和期待。老实说,我这个久离姑苏的游子,对故乡大多数园林都稔熟,唯独对曲园颇显陌生,原因是这座袖珍园林长期没有对外开放,且藏在小巷深处,多半淡出人们的视线,以至每次匆匆回家,游这游那的,常常就把这曲园给遗漏了,不过有一点是明白的,异日要么不游曲园,要游的话,必澄澈其心、静养其气,到那里好好体味体味,因为这不是一般显贵的私家花园,而是有清一代鸿儒俞樾俞曲园着书立说之处、授生课徒之地啊。

  从乐桥北行数十米,过名园怡园拐入嘉余坊、穿庆元坊、过听枫园抵马医科(苏州人称为“蚂蚁窠”),便见到了位于马医科43号之曲园很不起眼的门墙。不足两百米路居然点缀着三座小园林,(怡园、听枫园和曲园)可见苏州园林之盛!

  我说曲园浸润着书卷气,是说这座园林朴素得就像一位本色的书生,几间厅堂、几处天井和一个比较完善的园子,凡苏式园林之所有,如亭台楼阁、回廊照墙、假山池塘等一应俱全,不过这里的每个构件都简朴得接近寻常民居,全园最重要的厅堂乐知堂和春在堂分明就是一般宅第的客厅,与拙政园留园的厅堂不可同日而语。你来此观瞻没有一点隔阂和生分的感觉,仿佛可以感受到当年主人在这里喝着茶与客人交谈,或者手执书卷在抑扬顿挫地吟诵,再或者冬季里呵着手在着作着什么。

  籍贯浙江德清的俞樾为道光三十年的进士,序第十九名。这年复试的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作诗“花落春仍在”,仅此一句便深得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曾国藩赞赏在若干应试诗中,俞樾的诗显然属于力作,因为立意积极向上,坚信“回春之志”,弘扬了清廷坚守家国的主旋律,遂擢拔第一。嗣后觐见毕咸丰帝后,俞樾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他遂对曾国藩的赏识知遇之恩感激不尽,终生奉为恩师。岂料他一介书生,不善周旋于官场,兼之在河南学政任上,他因所出试题割裂了经义,被御史弹劾,罢官回乡而永不叙用。

  俞樾被罢官后没有回老家德清,而是选择了离家乡不远的苏州作为栖身之地。那时的苏州堪称江左文化和经济的中心,经济发达、生活舒适、园林遍布、名士云集,大可盘桓晚年。有意思的是后来俞樾的得意弟子、同是浙江(余杭)人的章太炎先生也选择了苏州作为着书立说、授生课徒及终老之地,现今苏州锦帆路有章太炎故居章园存焉。国人最终都有叶落归根的愿望,曲园和太炎先生百年后终于都归葬到了西子湖畔。太炎先生有与张苍水先生(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地下共商国是”之遗愿,于是原本暂葬在苏州的坟墓解放后在周总理亲自过问下移迁杭州,若干年后寓于苏州的章夫人汤国梨去世后遂与太炎合茔于杭州的南屏山下。俞章二位大师虽然魂归故乡,但他们在苏州留下的根脉丰沛了这座江南名城。

  俞章二位的后辈同乡余秋雨曾赞誉俞樾是“厚实的灵魂”,是“苏州风韵的核心”。苏州旧时一百七十多座园林,独曲园不愧为其中最袖珍而又最富于文化意蕴者。我说的“书卷气”盖出于此。

  曲园最书卷气的所在非“春在堂”莫属。“春在堂”三字系曾国藩书额,大儒鸿构,令人仰止。令人仰止的还有他们深厚的师生情义,曲园先生曾专程到南京拜见戎马倥偬的曾国藩,曾国藩也拨冗到苏州曲园看望曲园先生。曾国藩对这位学生的评价是“俞荫甫(俞樾字荫甫)拼命着书”,对另一位学生李鸿章则评价为“李少荃(李鸿章字少荃)拼命做官”。恩师的评价一点也不过分,俞樾所着《春在堂全书》达五百卷,面广量大,博大精深,涉及史学、训诂和戏曲、诗词、楹联、小说、书法,乃至现代科学的诸多领域。俞樾不愧那个年代文化巨子、百科全才,别的不说,就凭他手书的一幅《枫桥夜泊》诗,便让唐代张继名声益显,古往今来,书此诗者车载斗量,再无出其右者。

  让人欣慰的是,如今原汁原味的曲园划归苏州文联管理使用,让最具书卷气的苏州文学艺术界人士得以在此最具书卷气的地方常常雅集交流,故而,我们这个同学会也大沾其光,得以择此一隅,把盏品茗,畅叙人生和情谊。我想,沐着曲园先生的遗韵,这样的同学会能不雅乎?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