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的砖瓦风情

苏州日报 20040828 一卷3页

■陶文瑜

宋皇室南渡时;孝宗的爱妃陈妃病逝后水葬于此。孝宗下旨在陈妃陨玉之地五保湖畔,建造了一座禅院,设寺僧为陈妃诵经超度,从那时开始,镇名由锦溪改为陈墓,并一直沿用了830年。

    这一座为陈妃而兴建起来的禅院就是莲池禅院;,莲池禅院最大的与众不同是大门朝北而设的,传说是朱元璋登基之后,他的军师刘伯温到江南各地调研,路过锦溪的时侯,觉得这里真是一片风水宝地,那横贯古镇的锦溪河扰如一条巨龙,锦溪河在镇区的四条支流是龙爪,镇南河面开阔的菱河塘是龙嘴,而连池禅院就是含在龙嘴里的夜明珠,这是可能出现真龙天子的迹象。朱皇帝刚坐定天下,再冒出个真龙天子来,也太节外生枝,昌出太乱套了呀,这一想刘伯温不由得大惊失色。于是神机妙算并有点装神弄鬼的刘伯温下令在锦溪河四条支流上,建造了八座对称的石牌楼,这一层意患是将龙爪锁住;在龙嘴上,建造起一座朝北的庙宇,这一层意思是锁住含在龙嘴里的那颗夜明珠;最后一招是在古镇四周建造起数百个制坯烧窑的作坊,这一层意思是锦溪本来要出干军万马的,现在只能出千砖万瓦了。这样,锦溪就有点将错就错地成了砖瓦之乡。

    接下来的人说起锦溪时,比较简洁朋了的说法是三十六座桥和亡十二只窑。

    亡十二只窑其实是一个约数,锦溪是砖瓦之乡,开设在锦溪的中国古砖瓦博物馆,汇聚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砖古瓦。这一块“,良渚砖”在古砖瓦博物馆里十分醒目, “良渚砖”是在秦砖汉瓦之前。这是一方不规则的残块,平整的一面留下了拍击的印痕,和一点儿芦苇的图案。

    考古工作者说,芦苇是我们的先人在制作土坯时,不小心沾上去的,但大家心里更相信这是我们先人忽发奇想的有意为之。当烧成褐红色的土坯再一次展现我们的先人面前时,他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一枝芦苇真美啊,同时一个有关家的想法在心底里渐渐清晰了起来。从文昌阁出来沿着老街西去,过了南塘桥和廊棚,就是镇中心了。

    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在镇中心的“丁厅”。民居古宅的主人,过去是锦溪镇上四个大姓家族中的一个。丁宅之中曾经经历的日常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留下来的古镇的风情和气息,笼罩着存放在厅堂里的古砖古瓦。

    最初萌生出收藏古砖瓦念头的,是锦溪一家砖瓦厂的老厂长,最初是哪一块砖哪一片瓦引起了老厂长的想法,说不清楚了。但每一次穿过锦溪老街,看到一此故居旧宅上的花砖明瓦,老厂长总是不由得怦然心动,而多少年来锦溪七十二只窑中生产的砖瓦,更是锦溪生长和发展的见证。也许就是和砖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缘故,在老厂长眼里的一砖一瓦,有生命电有情感。

    东奔西走,南来北往,寻砖觅瓦的路途很长,从很长的路途中归来的老厂长,肩上背着背包,背包里是几十公斤重的砖块。六朝故都南京的城墙砖,是由江南一带二百多个县分别监制的,老厂长收藏的品种,竟比南京博物馆还多出许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句子。古砖瓦馆里的一张简瓦,和这句诗有关。曹操当年建造的铜雀台早已经湮灭在岁月的风尘之中,这一张简瓦,历经一千七百多年沧桑,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老厂长说,一块砖一片瓦,就是一幢宅子一户人家,就是一番经历一段故事。

    丁宅一侧是一条百米多长的陪弄,悠长的陪弄从丁宅的后脘直通沿河;锦溪人称之为丁家弄堂。因为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丁家弄堂,可以穿越历史。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