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阴晴住留园

苏州日报 20140504 A第06版

■王啸峰

  立春了,天气还是阴冷。午后去留园的路上,下起了雨夹雪。园子里几乎没有人,零星游人进来也是走马观花。同学在这里工作多年,不知不觉中露出家的感觉。细腻的园林需要精致的女子介绍。同学就是这样,不紧不慢地细说慢讲,仿佛时光就这样停留。我想起我们的少年时代,一幕幕情景仿若只在昨天。我们都在渐渐变老,似乎也开始寄情山水。我跟在她身后,体验到这份厚重的世界文化遗产。
  好长一段时间,我对留园的印象停留在高六米多的冠云峰上。小时候,铁皮饼干桶有四个面,总是被虎丘剑池、沧浪亭复廊、拙政园小飞虹以及高高的冠云峰占据。通常饼干桶落在枕边,就是我发烧感冒了。好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生病,心里急啊。小小的杏元饼干、喷香的万年青,在我眼前转悠。我最爱动物饼干,据说由十二生肖构成,但是从未找全过。外婆见我馋,就拿出饼干桶。我一块块吃掉重复的动物,最后吃掉鸡,因为我属鸡。吃的时候就愣愣地看饼干桶画,慢慢地厌倦了熟悉的画面。同学介绍冠云峰时,给了我惊喜。她说:“冠云冠云,用苏州话念快点看。是不是观音呢?”从西北角侧面看去,哦!正是送子观音怀抱婴儿,脚踏鳌鱼而来。
  小孩代表生生不息的传承,“留园”这个名字似有深意。俞樾曾这样解此园名:“留此名园以待贤主乎?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吾知留园之名,长留于天地间矣。”俞樾是留园第三位主人盛康的朋友。盛康买下园子并修葺一新,是光绪二年的事情。他请俞樾写了个《留园记》,表达自己存“刘园”的音,而改称“留园”的意味。俞樾自然叹道:“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吴下名园之冠的赞誉,即出此文。园子第二位主人刘恕,与盛康不同,他热衷自己作文,留下《含清楼记》、《晚翠峰记》、《石林小院说》等诗文。当时的园子布局除了东部,已经基本如我们现在眼之所见了。虽然刘恕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为感,为园子起了个“寒碧山庄”的雅名,但是老百姓却直截了当地称“刘园”。其实第一位主人明朝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取名更简单:东园。他的另一处私家园林在西,又称西园,今西园寺后花园。可惜的是,徐泰时去世后,东园逐渐颓废,直到刘恕在两百年后买下。如今东园留下的痕迹,恐怕只有现在中部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了。
  同学细致地讲解园林中部的春夏秋冬:从绿荫轩望见春天绿意盎然的小蓬莱;涵碧山房俗称荷花厅,专为夏日观荷而设;闻木樨香轩在园林制高点,“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可亭四周植梅花,涵碧山房、明瑟楼积雪未化,“可停留赏冬景”。雨雪在我们踏上“小蓬莱”时停了,地面仍然湿滑,四周没有游客,我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我暗自想象,关上大门,尽情在这碧水、翠林、峰石间徜徉,当是怎样的心情?
  30年前,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暑假天天在古城内乱穿乱逛。一个小伙伴住在半边街,去找他时,我常骑车经过留园马路,沿着留园围墙骑行,却从未进过留园。他父亲是大学教师,藏书很多,一部分堆在他房内。我借了一本陈从周的《苏州园林》。过了一阶段,我还没有翻阅,他就问我要了回去,说父亲要查书里内容。他父亲很严厉,我们去玩都不敢大声说话。书还了,陈从周名字留在我心里。正在此时,同学打断我思绪:“你看翠竹之间这支4米多高的峰石,名叫干霄峰,刘恕‘寒碧庄十二峰’ 中唯一的斧劈石。20多年前,陈从周先生在园内土山上发现一石刻残碑,根据碑文‘广不满二尺,长几二丈’记载,寻遍园子,才找到这干霄峰。”干霄峰静静地竖立在石林小院东南天井里,学者专家细细考证它的来历、变迁,我却又想起陈从周先生《说园》里的一些观点。今人对园林的修复,有的成了“改园”,顿异旧观,愧对古人。每位园主人都将园子精心打扮,结果却是一遇战火、动荡便颓废。精致园林是安定生活风向标。我循着美景深入,更循着那几位园主人思想深入。一块原木,刷了一遍漆,又刷,再刷。现在可能越来越好看了,却不见得是古人原意。陈从周先生说这样的做法,是“以四王笔法接石涛之山水”。他提倡“复园”,必须“以原画之笔法与设色续之,以成全璧”。徐泰时、刘恕、盛康,都是痴迷峰石之人,他们心有灵犀,不论“改园”还是“复园”都点在精妙之处。
  从徐泰时造园起,历经刘恕、盛康、盛宣怀的增辟修葺,留园形成了中、东、北、西四个景区。在同学的引领下,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走了一个半小时,穿过近700米的长廊,闪过各色漏窗,经过古木交柯、花步小筑等小品,品赏书条石碑刻,渐渐心中朗润起来。四个部位正可以比喻人生。中部山山水水,精心构筑了完美物质世界模样,象征人的憧憬年代;东部庭院石林,奢华的实用与遐想的艺术交织,象征人的成就年代;北部菜园盆景,果实累累,象征人的惬意年代;西部原野雅集,无拘无束,象征人的归隐年代。留园被陈从周先生称之为“华瞻之园”。我的理解,留园既是值得好好欣赏的园林,又是可以将自己融进去的园子。

  □王啸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