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当代人的古典情结

姑苏晚报 20160411 A第03版

■邵群

对于苏州人而言,造园”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情结,历久弥新。拐进一条巷子,推开一扇并不起眼的门,或许让你“大吃一惊,里面竟有一座别致的园子,其中不乏新建、复建的作品。开园在即的园博园里,有一座名为“小筑春深”的苏式庭院,就是苏州园林的一个新范本。当代苏州,除了政府部门主导修园造园,还有企业、个人建造的园林,而且它们大多“藏在深闺无人识”。
  时代在变,人的观念、需求在变,造园也与时俱进。在继承古典园林营造技艺的基础上,如何加以创新、发展,造出既有“咫尺之内见乾坤”的传统韵味,又具有时代特点,甚至能传世的精品,是很有意义的话题。近
  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与遗产保护、园林设计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庭院虽古意,感觉挺时尚

  4月18日,坐落于吴中区临湖镇的园博园将正式开园,其中的苏州园南面,有一座占地1.1万平方米的园中园“小筑春深”。近日,记者由市中心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太湖边的这座新落成的苏式园林探访。
  入口朝北,穿过一扇冰纹图案的落地罩,迎面照墙青砖上题着“小筑春深”四字。入洞门往西是翠竹院,南北两面植竹,让人眼睛一亮的是,南墙西面“破墙为柱”,形成了“日光穿竹翠玲珑”的光影效果。院西,整堵南墙设计成了“窗墙”,透过8扇微斜的落地长窗,隐约可见相邻院子里的景色,处处透出古典韵味。
  “苏州园”设计方、苏州园林设计院的贺凤春院长向记者介绍,“翠竹院汲取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并加以创新,通过景墙围合、穿插成多个变化丰富的空间。墙上配以花窗、景窗、长窗等,达到小中见大、移步换景的效果。这个院子虽小,却让人感觉‘挺深’,里面藏着现代人的趣味。”
  出翠竹院,是镜墙和镜院。贺凤春介绍,“这是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在这里,大镜面突破了传统的‘小巧’,给人一种趣味感。”走进园内,但见曲廊环绕,阳光透过曲廊顶部的透明瓦洒在廊内,留在地面上的花纹犹如一幅抽象画。她指着曲廊顶部说,“出于安全、成本及维修等因素考虑,园内主厅沐春堂和长廊以钢架结构梁柱、门窗代替传统木构,屋面以玻璃顶棚、金属瓦当代替传统小青瓦,外观保持传统的苏式。”
  庭院南面是一个花园,隔池远眺,南面粉墙上,长、宽各约20米、6米的景窗,把外面的太湖春光给“借”了进来。贺凤春说,“东面的鸣泉涧采用大块花岗石料石,自然肌理清晰。“通过叠山、理水手法,让水流经过不同方向,形成落差,取得声画结合的景观效果。”

  藏在深闺的宅园究竟有啥秘密

  百花洲99号,古胥门东,有一座金石篆刻艺术馆,门上挂着“泉石小筑”匾额,主人蔡廷辉是金石篆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馆于今年2月父亲百年诞辰日正式开馆,占地1200平方米,不仅有千余件金石篆刻作品,还是一座室内的苏州园林。”蔡廷辉说,这座名为“泉石小筑”是自己设计、建造的第四个园子。这位与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篆刻艺术家,还是一位造园“发烧友”!
  绕过展厅中央的屏风,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便呈现在眼前,奇崛的假山、潺潺的溪流,还有山顶一株姿态优美的迎客松……蔡廷辉介绍,“馆内假山,用掉500吨太湖石、1600吨黄石,包括建筑、花木的布局、配置,是以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为蓝本,并加以创新,别有洞天……”他说,太湖石讲究于空灵中见浑厚,黄石则讲究于浑厚中见空灵。“叠山要根据每块石头的形状、肌理,把它们放在恰当的位置。施工中,有时当吊车吊起一块石头时,灵感会突然袭来,让自己及时做出调整。”
  记者注意到,二楼天台玻璃顶上设计成了四只大鱼缸,沿玻璃楼梯上二层时,能看到金鱼在头顶畅游。蔡廷辉说,“我追求一种生态理念,天台上的水是收集的雨水,水流顺着屋顶玻璃流到假山上,形成多个水帘洞和瀑布,流入一层的蓄水池,再通过设备回流到天台。”
  如果说,泉石小筑有着艺术家造园的情怀,留园路上一个别墅小区里,另一座占地1300平方米的宅园,就代表了另一种职业人群的向往。这个取名“龙翠园”的私家园林,历时三年建造,于2012年10月落成,主人钱彬龙是吴江人,今年61岁。他告诉记者,造园是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向往。
  龙翠园是一座居家的小园林,虽不大,亭台楼阁、假山水池、花木铺地,院中套院,颇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味道,而且完全符合现代人居住的要求。这个小园的空间布局、细部处理处处透着“咫尺乾坤”的韵味,却又充满现代生活的气息。走进去,记者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千百年前,置身在了旧时大户人家的高墙深宅里……
  记者看到,龙翠园主景以池为核心,回旋曲折,叠石、桥廊、拱桥、平桥似曾相识,又颇具个性,恰到好处;砖雕门楼在模仿古人的基础上,又带有明显的自家风格;窗棂、花窗等细部处理更多姿多彩,既有苏式古园的韵味,又兼现代审美趣味的变化。

  造园应讲求“四变”与“四不变”

  园林设计专家贺凤春接受采访时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服务对象的改变,人们对园林的功能需求、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贺凤春说,“当代人造园,应传承和发展苏州古典园林,延续苏州地域文脉,要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体现节约、生态理念。”她认为,当代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四变”和“四不变”。“四变”指服务对象、功能要求、用地规模、建造技术改变;“四不变”指造园思想、山水格局、造景手法、建筑风格不变。

  摸清家底制定标准弘扬文化

  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执行主席汪长根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和发展优秀历史文化中,苏州已经建造了一大批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特色的园林,其中有不少具有相当水平的园林佳作。把它们发掘出来,形成一批能够代表当代水平的佳作,成为引导当代造园的一个标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他认为,苏州园林本质上是第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当前的任务,就是通过寻访摸清家底、通过总结形成标准、通过宣传弘扬文化。
  在谈到什么叫“当代苏州园林”时,世界遗产和苏州园林专家、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副主席周苏宁认为,当代苏州园林是一个历史概念,是“古典园林”、“近代园林”的延续,断代分类,是“苏州园林”体系中的一部分。其标准主要考虑苏州古典园林保护和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在《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规定的基本定义上进行界定,即,当代苏州园林是建国以来建造的具有苏州园林本质特征和四大要素的各类园林,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私人建成的园林。其范围为苏州行政区域内、1949年以后建造的园林,不包括各类风景区、各类专业公园和城市绿地。
  周苏宁认为,具体说,当代苏州园林的标准应包括:以写意山水艺术为主要特征;造园理念、手法与苏州古典园林传统相融合,匠心独运;以建筑、山水、花木为基本要素组成;保持和延续文化传统的活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此外,当代苏州园林还应在传承中创新,其功能合理性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他认为,如果只有“仿造”,没有“创新”,那充其量只是“仿古园林”,而不能成为当代园林的佳作。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