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义庄牌楼

姑苏晚报 20040730 一卷65页

■阮义三

平江路汪氏诵芬义庄,位于平江路白塔东路口,为苏州市104号控制保护建筑。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建,沿平江河建有牌楼及墙门,临河有石级码头,为义庄水上出入的主要门户,长期以来,被沿河搭建的民居遮盖破坏。2004年春在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中,拆除违章搭建的民居时,新发现南侧石柱两根,南墙门一间,积土中发现坤石四块,石门槛一条,南侧边石柱上留有腐朽的木构件。这座牌坊遗物的发现,从规划角度看可以改进平江路的北端景观,大家都觉得可以做点文章,对于这些不完整的遗物,怎样保护与恢复就有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既然有根据,应该完全原样恢复重现昔日的辉煌;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一定要全部恢复,已经残缺或接近消失与已不存在的可以用替代和暗喻的方式来表达,简单的重建是最普通的模仿和再现,不符合原真性的原则。 

    在苏州水乡,过去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大户人家沿河设有水墙门,在河上就能看到这种有气派的水上大门,周庄古镇沈厅外面就有,但现在没有做好,不太明显,大家看不出来。经考证,汪氏义庄墙门牌楼原为三开间四柱,中间屋面高,两旁有左右对称的墙门便房,外有专用码头。保护修复方案遵照古建筑和遗址保护的有关法规和准则,真实地保存历史遗留所有构件,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所用的新材料与旧材料有明显的区别,满足历史遗产保护的可逆性和可读性,在修复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解决保护修复中的难题。(可逆性:保护时所后加的措施和材料,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取消,以恢复原来状况。如不能使用水泥和现代化学成分的材料去修缮,因为水泥是不可逆的,传统的石灰、纸筋是可逆的;可读性:任何历史遗迹都应能被人们观测,不能用现时的做法和材料去改变原存的状态,修缮也要留出痕迹,以上均是国际公认的准则。)  

    修复方案没有采用废墟式原状保存或恢复式重建,原样保存了南边墙门房,墙上的朽木外观原样不动,石柱、坤石原样竖起,为保安全另立钢柱为承重构件,用木料恢复原来墙门牌楼大致形状和结构,北边墙门四周不再砌砖墙;栅门也不做全。顶上部分覆以玻璃以防雨淋,这样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整个牌楼内外形制,看清原来古代的遗物,又看到今天为了让人们明白这幢古建筑的特色而后加的东西,新旧完全不同,新的是为了反映旧的,旧的是原真的。

    用建筑专业语汇来说:这是通过适度恢复空间场所的完整性,来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美好回忆。汪氏义庄牌楼保护方案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来表达现代人对古代遗存的尊重,也是古代平江路的新的历史延续之体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