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徐氏雕花楼初考

苏州日报 20040617 一卷29页

■刘建业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踏上了洞庭西山岛,应邀赴苏州太湖进行文化遗产考察。古诗云“七十二峰何处好,夕阳一角洞庭西”,太湖洞庭西山名传遐迩,今天得览胜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穿过一条条古朴的明清街巷,来到一座青堂瓦舍的徐氏雕花楼。刚刚进入厅堂,立刻被这座楼中精美的砖雕、木雕艺术吸引住了。这座竣工于清咸丰五年(1885)的楼堂,堪称是一座雕花艺术的博物馆,全楼上下凡是有木构件的地方,完全被各种栩栩如生的木雕花饰所围。房屋的梁柱上、檩枋上、门楣上、窗扇上、楼梯上、栏杆上处处是精工细做的木雕;而门楼上、照壁上、墙体上又布满了透逸精美的砖雕。置身楼堂之内,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使人不能不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天才发出由衷的感慨。

    我生平考察过的雕花建筑不算少了,然而面对这座不曾引起世人注意的古楼,还是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这座楼房中的所有雕花作品都明显地有着它不同凡响的特征。说它不同凡响,是因为它的艺术构思有独出心裁之处。首先是“雅”,全楼荟萃了三千余件雕刻作品,大到数尺长的砖雕匾额,小到盈寸的木雕窗花,无一不是取自自然风光、花鸟鱼虫、典故轶事,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生活气息。其次是“精”,数千件作品,不管是山水、人物、翎毛、花卉都有精巧的构思,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而且千雕万琢笔笔认真,精雕细刻,刀刀传神,随便拿出哪一块作品,都可成为精妙的艺术佳品。第三是“繁”,所有构件的露明处,都有雕刻围裹,在两千五百平方米的建筑中,如此繁复的雕刻工程,需要雕刻工匠们付出十分艰巨的劳动才能完成。最后是整体设计的和谐,把几千件艺术品有机地布置在一座楼之中,既不显得雷同,又不显得生硬,无论是整体构思上,还是局部设计上都来不得丝毫的大意,这也许是最难能可贵的。

    这座楼取名“仁本堂”,乃宋代抗金名将徐徽言后代所建,人文荟萃,更增加了它的历史文物价值。自清末至今,历经一百四十余年,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应该感谢那些对祖国传统艺术倾注无限热爱之情的人。屈指数来,类似这样精美的雕花楼宇,在全国恐怕也没有几栋了。祖国的优秀文化艺术得以代代传承,多亏了有心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去。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