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能主之人”

苏州日报 20150423 A第14版

■曹林娣

江南富宦大贾文人之地,荟萃了私家园林的精华,而“江南园林,论质论量,今日无出苏州之右者”!自“吴宫花草埋幽径”,诞生于六朝的苏州士人园林一枝独秀,一脉至今,成为中国士人山水园的代表。
  刘敦桢先生谓“惟我国园林,大都出乎文人、画家与匠工之合作”。明计成《园冶》说,一般兴造“三分匠、七分主人”,而“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主人”非园主,乃“能主之人也”,即负责设计的人,“能主之人”的意中创构和胸中文墨,决定了园林思想艺术境界之高下。英国钱伯斯称这“能主之人”为“画家和哲学家”。
  苏州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至南朝,完成了从尚武到尚文的转型。此后,“文字之盛,甲于天下,其人耻为他业,自髫龀以上,皆能诵习举子应主司之试”,“家家礼乐,人人诗书”,“髫龄童子即能言词赋,村农学究解律咏”。苏州成为诗画渊薮、状元故里、良匠之乡。“千百年来人材辈出,文章事业,震耀前后”。明代徐有贞在《苏郡儒学兴修记》中写道:“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
  “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士大夫高雅文化是园林文化的主体,士人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士”信守的是“道”,这个“道”在“士”的眼里,是高于皇权的。“志士仁人”们信守的“道统”与专制政治之“政统”产生激烈碰撞,于是,贬退下野者有之,急流勇退者有之,“守拙归园田”者有之,他们将平生积攒起来的钱财,为自己构筑起“安乐窝”。文人的独特审美能力和曾经从宦带来的财富积累,使他们具备了将文人的审美情趣、道德理想等融入园林的山水建筑植物中去的能力,既将园林视为一种艺术作品,又不忘园林的实用目的,这样,创造出的园林成为集善、美于一体的居住文化的结晶、诗意栖居的文明实体,也是文人们将案头山水化成的地上文章,具备“画境文心”,并容纳了完备的士大夫文化艺术体系,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成为荟萃文学美、哲学美、绘画美、建筑美、山水美、植物美等的综合艺术殿堂;承载东方格调最集中最优雅的载体,它保存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印记”,体现着中华文化精英累积起来的生存智慧和生活艺术。
  苏州园林的“能主之人”,除了能诗善画又能造园的文人士大夫,有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唐寅、文震亨等,有写出号为“千古未闻”之作《园冶》的“儒林匠氏”计成、写出“南方中国建筑之唯一宝典”《营造法原》的“江南耆匠”姚承祖等,他们精画艺、擅叠山,目营心匠,皆不待假手他人者;还有实际操作的山匠梓人,因为“昔人绘图,经营位置,全凭主观,谓之为园林,无宁称为山水画。抑园林妙处,绝非一张平面图所能详尽”。文风鼎盛的苏州,乃“世界手工与民间艺术之都”,擅画事的能工巧匠辈出,如叠山大师有:明陆俊卿、张南阳、周秉忠、清初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人;吴中土木之工,香山帮为最,香山又称“南宫乡”,因吴王在此设立离宫——“南宫”而得名,“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那里“家家有匠人,户户有绣娘”。杰出代表乃明代时号“蒯鲁班”的“匠官”蒯祥。另有世居虎丘之麓、以重艺垒山为业的朱勔后裔“花园子”等,“类皆丘壑在胸,借成众手,惜未笔于书耳”,却留下了许多巧夺天工的园林艺术瑰宝!
  正因为苏州园林是“能主之人”为“精神创造的环境”,绝非花草、树木、山石、溪流等物质原料堆砌起来的无生命的形式美构图,故如恽南田所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以道家思想为底蕴,融合儒家礼教、佛家禅宗等多种思想流派的精华,都被写在苏州园林的山水、植物和木头上。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