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城皇山

苏州日报 20040626 一卷40页

■马安沧

早就听闻吴中越溪有座道教名山―――城皇山,山名有点像旧时中皇家围苑守猎之所,据传有此一说。上月下旬,匆匆到过城皇山脚下,远见得道院朱墙青瓦,连绵于城皇山巅,其时偶有薄云浮动,更使道院若隐若现,平增肃穆。而天光已晚,错过机缘一次。

    而我心有不甘。本月,恰逢苏州市文联张君询我有无清静雅致之所小憩?心中窃喜,答曰:城皇山道院。隧借此成行。

    翌日,吴中区街道教协会长徐道长很早地便在山门殿迎接我们了,手执拂帚,青衣白裤,一派道骨仙风。据载,城皇山道院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兴于清朝乾隆时期,毁于民初。期间,几度兴废,几经变迁,城皇山道院在吴越大地上沉浮起落,随着历史的洪流,这一饱经沧桑的千年道院,随着历史车轮的无情碾转,最后缓缓消失在烟雨中了。真是一荣俱荣,一焚俱焚,奈何、奈何……

    而历史永远是推陈出新的,眼前的道院是近年来重新修复的,而浑混的我们居然看不出丝毫,一切均按旧有的格局加以重建,匠心独具。修建过程还有一小插曲,据说,住持徐道长曾有拿出自家房契贷款和积蓄筹资建道院之义举,其精神之执著,道义之坚纯,令人肃然起敬。

    城皇山道院全部择用砖木仿宋结构,显得大气而恢宏,充分体现了宗教文化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建设中,还别出心裁地恢复了吴王携西施取画眉泉水梳妆等摩崖石刻,还有众多的历代名人墨迹,百米文化碑廊,尽可能地衬托出了宗教旅游基调,相得益彰。

    及至正山门,已清晰能辨院内的钟鼓声声了,有道是暮鼓晨钟古风依旧。其内烟雾缭绕道乐阵阵,“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轻飘处处闻”,乐声低沉而清越,回荡在苍松翠柏间,回荡到小院中,回荡到山泉缓流的楼阁间,仙乐弥漫了整处道院,仿佛这里就是人间净土,世上桃源。徐道长陪我们游了洄溪草堂、太乙殿、牍楼、遇仙亭、文昌殿……一路行将下来,令我有种放眼环宇的浩瀚之气,显示了城皇山是大家而不是小家,这是混淆不得的。殿内神像造型古朴栩栩如生,木雕泥塑经过能工巧匠的捣鼓、摆弄,居然也可以是这个样子?同行者无不哑然。

    登日月亭而望远,群峰叠翠苍松翠竹山川明媚,太湖浩渺一望无际,真有“八百里太湖尽收眼底,三千年历史默数胸中”之豪气。百丈外的山门集市,人头攒动,敬香游客多如过江之鲫,人声喧阗,好一幅日和景明国运昌盛的佳世之作。

    当我步出道院时,院门口黄发少年正对仗嘻戏,黄墙之外三两农人正平和劳作,远处鸡犬相闻……哦,我是真不知魏晋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