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春色(东山雨花胜境)

苏州日报 20040304 一卷106页

■杨维忠

雨花胜境是东山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风光最美的景区。传说曾有高僧在此讲经,引得天女散花,讲台因此被称为“雨花台”,也就是今天雨花禅院的所在;另一种说法是,山中曾经遍植桃树和蔷薇,春天鲜花盛开,山风吹过,落花缤纷如雨,是这里最美丽的景象,因此叫做“雨花胜境”。

    春天的洞庭山,水碧山青,桃红柳绿。位于莫厘峰下的雨花胜境,更是景色似画,游人如织,展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雨花胜境的春天是一首诗,高高的莫厘峰是诗之首,广阔的大草坪是诗之尾,壮观的石雕、古老的石桥、参天的古木和蜿蜒的山溪是诗之魂。东山三干载历史,数百年辉煌,在雨花坞的春光中再显。莫厘之巅,吴国大臣伍子胥,佩剑跪接过九死一生的母亲。迎风岗上,巍峨的逍遥楼里,烈火中永生的唐代宰相颜真卿,双目炯炯,眺望着太湖。铁笔银钩,大气磅礴的逍遥碑,高耸在楼前的桔林中,这是当年颜鲁公游览东山时留下的杰作,正向人们诉说着雨花胜境的悠悠岁月。古石雕园前,千年古榆参入云天,据说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就在这里组织东西山的民船,抗击过猖狂南侵的金兵。泉水丁冬,清溪流淌,雨花禅寺崖后的翠香泉旁,茂密的茶丛青翠欲滴,清初南下游览太湖的康熙,就是在翠香泉畔煮泉品茗,品尝了东山古老的“吓煞人香“,又御笔题了“碧螺春”三个大字。横跨深涧的环清桥头,巨大的武康石桥面上有三个深凹的石印;传说当年乾隆曾循着祖父康熙的足迹,也来到了雨花胜境,御驾正要上山,一阵山风吹落了他的头冠,乾隆顿时龙颜大怒,拔出佩剑,在石上连砍三刀,留下了这位风流帝皇到此一游的遗迹。古樟伟岸,山溪绕墙,洞庭古轩厅堂里,曾大声疾呼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晚清思想家龚自珍“能不忆东山”的百行长诗,记载了他年轻时两临东山,与槎湾村姑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

    春光中的雨花胜境是一幅画。神奇的大自然是支巨大的画笔,把雨花坞梳妆得胜似仙境。沿着蜿蜒山道攀上还云亭,真有看不尽的美景,赏不完的意趣。漫山松竹成荫,满坡茶果成林。山风徐来,香气四溢。在春雨中初醒的观光草坪,绿草茵茵,风情万种,宛如一块绿色的瀑布,从坡顶流泻入湖;给人无限遐思。登山远眺,巍巍莫厘,云雾缭绕;太湖一角,近在咫尺。湖绕山,山抱水。湖开玉镜,碧色苍天,真使人猜度,唐代刘禹锡“遥望洞庭小翠山,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名诗,描绘的就是洞庭山的雨花胜境。春末夏初,雨花坞漫山遍野带刺的蔷薇花开了,就似万千只白色的蝴蝶在山坡上飞舞。山风从坞底袭来,果花山花一齐在林中飘飞,又缓缓落入水中,染红了溪水,也染红了山坞,“雨花”之名由此而得,一直传颂了五百多年。梅杨林中,清代道光帝御笔的“印心石屋”巨匾高悬,民间传说道光皇帝游览东山时,与农家女梅姑产生了爱情,但大清帝皇,怎能同村女通婚,道光万般无奈,只得赐匾梅姑,心心相印,直到永远。难道说这不是一幅爱情的画卷。

    阳春三月,太湖新潮和碧螺春汛一齐涌进雨花胜境,水碧山青,新茶吐翠,涧水转蓝,春梅怒放,雨花坞的春天又是一曲歌。几场春雨,坞中百亩茶园,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茂密的叶层中吐出星星嫩芽。黎明,茶姑村妇们轻碎的脚步,惊扰了山坞甜蜜的春梦;而早起登山晨练的人们,已在听松亭下的草坪上舞动花剑,他们正与古老的东山一起闻鸡起舞。布谷声声,画眉争鸣。清晨,急催着“快快布谷”的山杜鹃在胜境上空低飞呜叫,而秀眼鸟带水音的清唱,从山坞的林中流向溪畔。

    雨花胜境的春天,不是诗,不是画,不是歌,是东山古镇的一处游览胜地,朋友,来吧!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