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蓬莱──洞庭西山古村落

苏州日报 20040603 一卷33页

■徐允权

洞庭西山乃自然人文景观双殊胜地。洞庭西山村落兴发的历史渊源久长。早在吴越春秋这里就是人群聚落的上佳择地。而西山古村落大发大兴,则是在南宋大渡迁时形成的。南宋大渡迁带来了洞庭西山岛村落犬规模、超常规、跨越式的大发展。明清时期,到了他们子孙后代手里,随着船运文明的辉煌,村落建设有新的发展。清末,西山全岛总有自然村落130余个,相传为“七村、八巷、九里、十三湾”,可见当时风光。

    特殊的历史变革,往往会造就历史的特殊效应。洞庭西山岛古村落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地域村落别样彰显的历史踪迹。

    彰显之一,掩映在西山全岛万壑万绿丛中的一个个村落,实际上是一处处变异复制型王族高官第宅区,珍稀超大型建筑群。一个村落,少则十几幢,多则几十幢乃至百幢以上的高堂华屋聚落一起,名“堂”林立、以“堂”为贵、百花齐放气势恢宏。这些成片成群、各式各奇的精美高等第宅,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最佳人居区,足与京城和苏州城里的宫邸豪门高品建筑相媲美。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老先生考察西山岛古村落后,认为民间有如此高档次的古民居,实属罕见奇迹。

    彰显之二,悠然、安然、怡然的西山岛古村落,是驻留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社会基点,传承中华文脉的有效载体。村落里的人群,七成的是被人称做“墙门间里”入或“好人家里”人的村民。这群人的特点是:他们的上代远祖都有赫赫来头。他们特别看重老祖宗发善心,做好事的传统,视忠孝仁义,知书达礼为高尚和荣耀。堂里村口宋代青石玉虹桥上,就刻有对联“愿天多生好人,愿人多做好事”;这种传统文脉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活生生的。

    西山古村落又是大姓大族的聚落,一个村落必有一个名门望族大姓氏(巨姓)作台柱。不少村落直接以大姓氏名村,如马村、徐巷等。还建有大姓氏的祠堂,显赫的有徐氏、秦氏等30余座。逢年过节,同姓族人在祠堂挂“尊容”,祭扫列祖列宗。多数大姓氏家,编有家谱和村落地域房屋图,制订《祖训》、《家规》。其中不乏传统伦理道德之精华:如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尚节俭、重修身、勤读书等。千百年来,古朴的民风民俗,一如既往。此种馨香四溢的人文精神与湖光山色的村落融为一体,可贵可嘉。

    彰显之三,沭山影照湖光的西山古村落是一座在深闺未开发的吴文化踪迹馆,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瑰宝的珍藏库:宋元甪里气势不凡的“禹王庙”楠木大殿;宋堂里“延福涧”水利排水系统工程遗址;明东村楠木“棲贤巷”巷门;明涵村存世绝少的明代店铺;明月湾青石板一条街;明东村、明湾独特的青砖斜砌扇形墙体。明清东村十四座大型精细砖雕门楼;清堂里“沁远堂”雕化大厅;清徐巷“宋忠壮公徐微言碑记”石碑刻;清堂里徐氏仁本堂拥有江南精细木砖雕刻三千件块的雕花楼;明清堂里、东村、湾里、明湾、甪里现存百幢“名堂”古建筑群;清堂里、湾里珍贵古名树名木,五色山茶、方竹、月月桂、罗汉松等等一一数来,洞庭西山古村落这一藏宝之地的文化印证,更显这里才是山明水秀名胜古迹的苏南大地上的锦中之花。

    近两年来不管是游人的踪迹,还是学者的关注又或是政策的倾斜,西山宝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保护是对古老遗存的珍爱,开发更是为了让这处深闺瑰宝保其色彩,扬其光泽。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