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口传身授”的非遗“艺随人走”

姑苏晚报 20140128 A第05版

■刘放

 本报记者 刘放
  本报“会客厅”1月19日刊登的胡芝风访谈录,她本人在香港通过网上阅读后打来电话,对访谈内容表示满意和感谢。同时,她希望通过本报转达她的建议,希望苏州在加强戏曲稀有剧种保护传承上,要加大力度。她认为,苏州对原有的传统剧种如苏剧,首先要抢救和保护,然后才可能谈得上传承。
  胡芝风说,苏剧原本与苏州昆剧存在于同一剧团,一班演员都是既能演昆剧又能演苏剧,两个剧种相互滋养,演员的演技也相得益彰。这就使得苏昆比别地的昆剧来得更加细腻,也更加有神采。在她看来,苏剧在2001年后基本“消失”了,这让国内戏剧界颇为惋惜。虽然锡剧团培养苏剧演员有一定的作为,但是现在苏剧的绵延,在语音方面有难度,学员的培养尚欠规范,加强培育苏剧人才显得刻不容缓。
  胡芝风表示,戏曲表演艺术是“口传身授”的艺术,当务之急,是要用录像的手段记录老艺人的感悟与表演的窍门,使之保存下来。录像的内容,可以是边讲边做的访谈,讲述他们学艺时前辈的教导、同辈艺术家的闪光点、自己塑造各种人物的心得,也可以是现在教学的示范、老艺人的响排、彩排等等,总之,老艺人的经验都是宝贵的不可多得的资源,盼望尽快抢救苏剧。如果让这些宝贵的资源“艺随人走”,将是非常可惜的损失。苏剧是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传统地域文化,同时也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应该是苏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这份“非遗”是苏州足以引以为骄傲的财富。
  胡芝风从2000年起,每年都被香港演艺学院聘请讲学、辅导两个多月,除了讲授喜剧理论和表演技巧,同时辅导排演多出折子戏。今年时间更长些,近半年之久,辅导的是根据莎士比亚话剧《驯悍记》改编的一场大型粤剧。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