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香与“香香调”

姑苏晚报 20040820 一卷71页

■王树华

盛夏的一个晚上,踏进苏州评弹大师王月香的家,老人正坐在天井的水泥坛上吃晚饭。说明了我们的来意,王月香及她的邻居从屋中搬出了椅子,热心的邻居为我们点上了蚊香,拉出了台灯。王月香说她家里没有台灯,她几乎不点灯,每月只用一度电。虽然年已古稀,但老人性格爽朗、十分健谈,说话中气依然很足,谈吐幽默,如同在舞台上演出一般。她出身于评弹世家,父亲、伯父、两个姐姐带出道的,解放前评弹艺人地位低下,特别是女演员都是下手,唱腔也是以俞调为主,没有女演员独创的流派。为了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大码头立脚,她潜心钻研各种评弹流派。甚至学唱京韵大鼓,从中汲取营养,结合自身条件于1951年始创“香香调”流派。“香香调”的特点是以快为主,快慢结合,迭句连唱,感情充沛,节奏明快。开创伊始便得到广大听众喜爱,为评弹艺术增添了一个新的流派。“香香调”从此在江、浙、沪一带唱响,成为与当时小双档(薛小飞、邹小华)齐名的青年演员。已故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听了“香香调”后十分欣赏她的创新精神。

    王月香大师非但在传统评弹曲目上努力钻研,苦下功夫把自己的流派融会贯穿,而且在现代曲目上也有创新。1965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王月香便与王鹰合作,由已故著名评弹创作家邱肖鹏作词,创作演出了新开篇“我的名字叫解放军”。在她艺术生涯的全盛时期“英台哭灵”、“三斩杨虎”、“我的名字叫解放军”等香香调的代表作响遍江、浙、沪的大街小巷,为无数评弹票友、书迷传唱。“香香调”的创立及以后侯调、丽调的创立使评弹界也有了四大名旦,即朱寻琴的“琴调”、王月香的“香香调”、徐丽仙的“丽调”、侯丽君的“侯丽”,为评弹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80年代王月香大师离开了她心爱的舞台,来到了评弹学校教艺育人,她吃住在学校精心培育评弹下一代,倾注了大量心血,桃李满天下。1987年王月香离开了为之倾注毕生精力的评弹事业,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由于婚姻不幸福及常年病魔染身,退休工资的大部分用来治病,生活十分困难。她完全可以伸手向社会求助,但她选择了拾破烂贴补生活。她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值得人们尊敬。社会是不会忘记那些作出贡献的人的。获悉王月香的困难后,政府、社会各界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

    告别了王月香,一路上耳旁仿佛又响起了“香香调”明快激情的唱腔,愿我们的老艺术家晚年幸福。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