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潘金莲》主演吕佳:用媚、恨、爱 演活这个角色

晶报 20160604 A07

■范劭华



吴侬软语,水乡兰韵。昆曲从诞生之初就骨子里透着那浪漫唯美的正气。潘金莲,则是文学作品中的蛇蝎美人。这两者几乎搭不上边。然而,昆曲大师白先勇却携手苏州昆剧院,打造出《潘金莲》。6月12日,这部经典将通过第三届城市戏剧节来到深圳站,日前,“潘金莲”的饰演者吕佳接受记者的微信群访,分享了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以及幕后的故事。

诠释不同层面的罪与苦

吕佳是优秀六旦、武旦演员,也唱过刀马旦、武旦,能文能武。她是苏州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她扮演过的经典角色有青春版《牡丹亭》里面的春香、《西厢记·红娘》里面的红娘、小青、潘金莲等,人物性格有的活泼可爱,有的痴情绝望,有的顽皮仗义,风格各异。《潘金莲》和《西厢记·红娘》也是接下来将在各大城市巡演的两出戏。

即将在6月12日深圳上演的《潘金莲》是在1989年上海昆剧团版的基础上改编的。吕佳认为,戏剧的历史使命是反映人生、教化大众,而本剧中潘金莲与武松、西门庆的情和欲,武松和武大郎之间的兄弟情,王婆的唯利是图,武大郎身边见义勇为的郓哥,反映的都是人生百态。

吕佳说:“《潘金莲》这个戏,大家看到的是善有善报。潘金莲逐步被欲望毁灭,她渴望的爱情得不到,命运捉弄下,又受了王婆的引诱,最后毒杀了阻碍她情欲的丈夫。王婆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为了钱财引诱人走向罪恶,最后她也付出了代价。《潘金莲》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现象,用我们的舞台表演艺术手段诠释不同层面的情与美,罪与苦,我觉得我们现在整编的处理是比较贴近现代人的价值观的。”为了演好潘金莲,

吕佳吃尽苦头

吕佳的师傅是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1989版的《潘金莲》是梁老师的“绝活儿”之一,当年虽然经费很低,但通过剧组的努力,该剧还是获得了上海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香港著名作家施叔青曾撰文评梁谷音的潘金莲:“把媚、恨、爱以及一丝风骚都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潘金莲”。

作为一个昆曲的传承人,吕佳认为应该历练、琢磨各种不同的角色,要能够把塑造的每一个人物琢磨到骨子里,这样才能真正演一出好戏,这个人物才能真正活起来。在琢磨潘金莲这个角色时,吕佳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我跟梁老师学的《西厢记》红娘,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可爱、聪明、仗义,胆识过人的小丫头,这个人物跟我很有默契,我掌握人物的性格就很快,但是潘金莲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跟大家一样,起初对她有很大的成见,认为她是一个不值得原谅的坏女人。我母亲在我第一次演的时候就说,这戏很好看,人物也很好看,但是以后不要演了,是反面人物,当时我心里挺不舒服的。”好不容易抛弃了对潘金莲的成见,在进入人物状态时吕佳又吃了不小的苦头。“我演红娘几年积累下来,自然流露纯真可爱的表演,在我演潘金莲的时候就变成负担,我的老师说我的表情、动作不像潘金莲,还是一个可爱的六旦。这就变成一个心理障碍,在转换人物方面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从排斥、挣扎到挑战、逐步受到鼓励和肯定,吕佳现在能在舞台上为潘金莲说话了:“为了这个生来貌美性感,但是出身低下,命运多舛的女人,说出她的渴望、哀怨、沉沦以及她的破败人生。所以我们最终把潘金莲塑造出来呈现在舞台上,希望能够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视觉冲突,能把它做成一个发人深省的好戏。”经典作品轻松化,

让年轻人也爱上昆曲

此前,《西厢记》和《潘金莲》已经在昆明、成都和重庆等多个城市巡演。吕佳透露,由于这两出戏的节奏都比较轻快,故事有看点,一个是讲才子佳人的故事,另外一个是市井小民的生活故事,大家又熟知剧情,因此还颇受欢迎。观众发现原来昆曲并不是那么高冷、遥不可及,也可以很亲切平易近人的。

昆曲有《长生殿》《桃花扇》《西厢记》《牡丹亭》《玉簪记》等等很多优秀剧目,题材涉及世间百态包罗万象,有讲国家兴衰,讲亲情爱情悲情,讲仁义礼智信,讲儒释道,都有着很深的历史沉淀。但这些传统艺术作品要在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群中普及,尤其是要让昆曲市场观众年轻化,让昆曲剧目轻松起来,是一个便捷的途径。

另外,广为人知的故事也比较受青睐。《西厢记》和《潘金莲》,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京剧“四大名旦”的代表作,都是大家熟知的剧目,经过千锤百炼,融合了诸多艺人艺术家几十年的智慧和艺术功力,昆曲的精华都集中在戏里。

昆曲新美学,

保有传统与现代气质

吕佳说:“我们想要通过这些知名的剧目,向大家展现什么是昆曲。昆曲里有很多传奇故事,为什么没能像《牡丹亭》、《西厢记》这样在舞台上经久不衰,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呢?还是有原因的。剧本编排、唱腔音乐创作、舞美设计等,我们昆曲人在研究选择排演剧目时需要考虑的有很多。”既要好看,又要保留昆曲的传统特质,还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喜好,加入身为现代人的理解和创新,就好比古建筑修复,把一个很传统的戏挖掘整理恢复出来,需要编导演都要有很深的创作功力,也需要文学家指点迷津,总之要做成精品实属不容易。

“我看过很多的新编戏,我觉得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共鸣,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传承这门传统艺术。就好像梁谷音、汪世瑜老师……在他们小时候,昆曲对他们来说是谋生之道,传字辈老师的功力遥不可及,在经历过六十年的艺术人生之后,现在他们早就成为昆曲界的大师,他们的作品也成为我们学习和演出的范本。我一点都不反对创新,我觉得不能背离传统,任何外力的辅助都不能反客为主,使昆曲串味。我非常认同白先勇老师的‘昆曲新美学’,既能够让我们享受到传统艺术的美,又能感受到现实创作为传统舞台增添的艺术气质,现代舞台技术又提升作品更为精致的面貌呈现出来。”吕佳说。

吕佳也曾与钢琴家合作四幕音乐事件《德彪西与杜丽娘》,与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合作琵琶弹戏《西厢记》,这是她尝试的昆曲和现代艺术的合作,她认为两者相得益彰。“我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也希望保有彼此的气质,彼此融合灵魂,让欣赏者得到充分的享受,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形式。演出后,观众反映非常好,好作品,观众是感受得到的。”

晶报记者 范劭华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