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小昆班”光鲜背后“瓶颈”凸显

姑苏晚报 20160117 A第10版

■高小花


  从最初一期班10名孩子,到现在一期班30多名孩子之多;这些年来,从这里“毕业”的小昆迷近400人……整整十年,一个社区的“兴趣班”为百戏之母——昆曲的普及和传承默默地奉献着。寒假即将到来,“小昆班”寒假班又将开班。这两天,“小昆班”的创始人石坚贞为开班准备时,兴奋却又忧心忡忡。在“小昆班”光鲜的背后不仅有着众多的酸甜苦辣,十年“小昆班”又遭遇着资金和师资短缺的两大瓶颈。昨日,石坚贞接受记者采访时,期盼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助力“小昆班”再次辉煌。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2001年也正式列入世界“非遗”。“古老的昆曲需要更多的普及和传承,所以就联合社区成立这样的一个‘小昆班’,从基层做起,从娃娃抓起,来为昆曲的普及和传承做一点点贡献。”石坚贞退休前是一位昆剧演员,在她的倡议下,2005年七月份,金阊街道双虹社区“小昆班”正式成立。“小昆班”成立后,几年来双休日,尤其是每年寒暑假,石坚贞都会把对昆曲感兴趣的社区孩子召集在一起,从唱、念、做、打开始,免费把昆曲这门古老而传统的艺术传授到孩子们手中。
  “一开始只有10名孩子,现在每期班级都有30多名学员。十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达400人之多。”石坚贞说,尽管只是社区里的一个兴趣班,但是孩子们学得很是认真,也基本懂得了昆曲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唱上一段,有些孩子甚至一板一眼很有腔势。每次组织“小昆班”孩子参加公益演出时,表演的节目最受欢迎。石坚贞欣慰地说,“这些孩子都成为小昆迷,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里普及着昆曲的知识。”
  实际上,多年来,“小昆班”最掣肘还是资金问题。孩子学习和表演用的服装、道具等都非常贵,从头到脚一套至少一千多元。“这些服装由于是给孩子穿的,借都借不到。在无奈之下,有的时候,甚至是买来材料,我自己动手缝制。”石坚贞说,这些年来,有时候街道拨一点经费,有时候爱心企业赞助一点,很是不稳定。“经费问题,我们还能够克服克服,顶多是‘惨淡经营’,最让人头痛的还是师资问题。”石坚贞告诉记者,现在“小昆班”的老师只有两人,她和吴一心老师。吴老师已经79岁了,这几年渐显力不从心。而她自己也73岁了,由于年幼时练功太厉害,现在一身毛病。前一段时间,还生了一场大病甚至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只要我一天不倒,‘小昆班’也就一直存在着。”石坚贞说,决心归决心,但是还是希望能有爱心的昆曲老师加盟,一起帮助“小昆班”来再一次创造辉煌。
  在这个社区,“小昆班”是一个最为闪亮的公益品牌。但是,“小昆班”遭遇的资金和师资短缺这两大“瓶颈”,这两年越发凸显。双虹社区党委书记任志亮说,对此,社区也将积极联系共建单位,希望能够帮助“小昆班”打破这些个“瓶颈”。当然,更希望有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和个人来一起帮助“小昆班”,这个昆曲普及和传承的“小兰芽”。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