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回家”了——两种文化遗产联手

姑苏晚报 20060608 八卷095页

■逢治

记者逢治传统年画生态陈列走进古民居,今年5月1日对外开放的西山明月湾古村,将刚刚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请进古宅,一个月来,已有万余名四海游客欣赏到这朵姑苏奇葩的魅力,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德则笑言,生于民间的桃花坞“回家”了。

    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的明月湾,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是江南水乡农耕文明世代传承的生动再现。旅游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清乾隆年间全面整治修缮迄今,又经二百三十余载,祠堂庙宇、古宅门第年久失修,或坍塌倾圮,或更新改筑,古村风貌日渐趋异,其保护工作为众所关注。在苏州市、吴中区、太湖度假区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西山镇党委、政府自2003年秋开始,组织人力,投入巨资,实施抢救保护工程。重点修缮的有明月寺、黄氏宗祠、礼和堂、敦伦堂等;于原址重建的有邓氏宗祠、土地庙、更楼等。为了加大明月湾的文化内涵,他们布置陈列了村史展馆、民俗展馆、古玩展馆以及奇石展馆等多个展馆。

    走进明月湾的民俗展馆敦伦堂,“吉祥”、“如意”两门神正气宇轩昂地恭候大驾,厅堂中高挂三星高照图,农具房中则是气度闲定的“姜太公”、生机勃勃的“报晓图”,灶台前贴的是“和合财神”、“采茶春牛图”,饭厅中“一团和气”,衣柜上则是“刘海戏金蟾”……和桃花坞年画相映成趣的是,这处明代古宅中的一物一品无不是“古董”,无论是八仙桌、太师椅,还是米桶、石磨皆是上了年纪的宝贝,强烈的农耕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西山镇地方志办公室的邹永明说,为了觅宝,工作人员可是四处奔波,花了半年多的心血。

    “解放前夕,农村还是很兴盛贴年画的”,为了让来自民间的桃花坞年画更好地回家,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工作人员精心布置了两个多月,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幅年画都被装帧在黄色的纸板上,为了防潮,表面全部塑封,读着下面的故事简介,我们仿佛走进了古人生活。

    “希望它能令千年古村文化绵延不绝”,王祖德坦言,来自民间回到民间,村落自然是最适合年画生存的处所,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桃花坞年画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也是时代留给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题。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