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谢峰篆刻

江南时报 20060923 十卷104页

■陈道义

青年印人谢峰,近年来在吴门书画印界已广为人知。笔者曾在数年前买石时与他巧遇,记得当时对他的印象是:身材魁梧,语音洪亮,处事利落。后来在东吴印社的雅集活动中时有来往,彼此之间又增进了一些了解,方知他走上篆刻之路颇有戏剧性。他少儿时常在橡皮上刻同学的绰号“猪八戒”、“孙悟空”而产生对“刻”的兴趣,中学毕业进厂工作后,得宋祖惠先生指导而入篆刻之门。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无论上班、当兵,抑或下海,对生活方面有颇多选择,唯于篆刻艺事则痴心不改。二十多年来刻印几万方,可见他用功之勤。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二者,谢峰兼而有之。因此,他的成绩不期然比显现出来。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印社作品联展”、“江苏省书坛新人新作展”,“江苏省首届、二届青年篆刻展”,“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以及“西冷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中国印大展”等等,并且时有发表。由此,《姑苏情韵》系列丛书(《百戏》、《百俗》、《百贤》、《百园》、《百居》、《百草》)专请谢峰制封面篆刻。而且,吴门不少画家也求他治印,影响广大。因此,《苏州日报》、《东方杂志》都曾有关于谢峰篆刻的专题报道。2004年11月,他被推举为东吴印社第五届理事。

    吴门篆刻,源元流长,自明代文国博开派之后就不乏人。如今苏州老一辈篆刻家沙曼翁、周玛和等已为弘扬吴门印艺作出了表率,年轻一代印人又似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他们从艺热情高,求真精神实,可谓不负众望,使目前吴门篆刻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谢峰便是这批青年人中的佼佼者之一。笔者经常捧读他的印作,觉得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

    1、刀法爽 明代印论家周应愿(吴江人)在他的印学名著《印说》中道:“刀之妙,心能言之,口不能言之;口能言之,言不能尽之。神乎!”前人对篆刻创作虽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但我想这主要适合精工一路印风,可以“既雕既琢,复归于补”;而偏于写意风格的印章,便十分强调刀味、刀意、刀感,谢峰于此有较深的领悟,他能从汉魏将军印中讨生活,并由自己的刚直个性焉发之,用刀一气呵成,爽爽有神,极力寻找那刀石铿锵碰撞的节奏感。

    2、线条厚 线条是篆刻形式语言的主体,其质感能折射出印人的公理和审美取向。固然,不同的印风对线条形式追求不一,或古茂苍莽,或刚劲婀娜,或纤柔婉通。谢峰印作的线条着意于“厚”,厚则浑、则朴,这不仅与其秉性有关,更与其参军到陕西华山的经历有关。在那里,他感受到汉魏碑刻古朴自然的震撼,也领悟到长安古文化的雄厚与厚重,这些“印外功”一旦契合,便流于他的印端。

    诚然,谢峰篆刻在印式、章法等方面也逐渐有他自己的想法,如化瓦当文式的印式,并以此作为其店招的标志,令人耳目一新。

    屈子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以此名言于谢峰道友共勉之!  陈道义

    常熟国税“税文化”展雅俗共赏

    近日,江苏常熟市国税大厅内展出的—幅幅书画、—张张照片、—件件编织,融艺术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令参观者目不暇接。

    常熟市国税局举办以税文化”为主题内容的展览,旨在贯彻“以人为本、文化理念”的治队方针,营造浓厚的税文化氛围,打造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整个展览分书画、摄影、编织三个部分,共83件作品。这些作品全部出自于系统内干部、职工和家属子女之手,他们在工作之余精心创作,在百余件应征作品中,层层筛选提炼而成,并经过专家评选,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

    “税文化”展是常熟税文化建设的一个首创。 常岁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