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小镇一次摘下两朵“山花”7

姑苏晚报 20160107 B第11版

■周伟蔚


  本报记者 周伟蔚
  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里,光福玉雕大师马洪伟的工作室里电话不断,这些电话中大多是为了祝贺他刚摘下“山花”。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近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公布获奖名单,作为我国民间文艺届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山花奖”是许多工艺大师心中的最高荣誉,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民间文艺重地的苏州共摘下五朵“山花”,其中两朵都来自太湖边的民间工艺古镇——光福。
  在马洪伟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获奖作品《象尊》,这是一件由青玉雕刻而成的仿青铜器作品。他向记者介绍,从色泽、硬度和纹色来说,青玉很适合表达青铜器的立体感和审美,通过多年摸索,这已经成为他本人的特长技艺,而除了获奖的《象尊》外,马洪伟还雕刻过《猪尊》、《鸟尊》等系列作品。另一件摘下“山花”的是核雕大师许忠英作品《十二月花神》,在这件作品中,她创新性地把一年四季12个月的不同代表花朵雕刻在核雕中,每朵花都有各自的形态,受到评委们的一致赞赏。
  “光福2015年在文化建设中可谓硕果累累。”镇党委委员许文清在办公室翻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激动地对记者说,除了获得两个山花奖外,还有四件作品获得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包括陆小琴的核雕《二十四孝》和创作歌曲《香雪海》,此外,光福镇全年获得全国性工艺美术金奖近40个,获评市民间工艺家5名,“对于一个小镇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光福镇何以成为“山花”生长的沃土?其实,早在宋、元时期,光福雕刻已经兴起,在明清时已具规模,改革开放后,光福镇工艺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四大工艺雕刻”为代表的传统雕刻行业成为其支柱产业。然而仅仅传承老技艺还不够,真正让光福艺人不断在全国性舞台上技惊四座的,是近年来古镇不断为工艺大师提供成长的“沃土”。许文清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光福镇政府对于民间工艺大力扶持,积极组织当地工艺大师参展参评,仅去年一年,就组织参加了工艺精品进京展、“子冈杯”玉石雕展、“艺博杯”评选、“天工奖”评选等多个活动,同时营造出浓厚的氛围、积极为大师们宣传造势。此外,针对于目前光福镇从事雕刻行业人员多、但获得相应职称的人少的情况,光福镇专门出台了一份支持公益从业人员参评相关奖项和职称评定的文件,按梯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讲座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大师们技艺、文化“双修”,帮助青年艺人快速成长。
  许文清介绍,为给工艺大师们创造更好的氛围,今年光福镇将出台《关于对全镇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参赛(展)作品及获得有关荣誉(职称)称号奖励的暂行规定》,除了继续组织参加工艺精品进京展、“子冈杯”玉石雕展、上海工艺大师精品展等外,还将指导帮助一批工艺从业人员开展申评工作:“我们计划申评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10人,获评市民间工艺家5人,区非遗传承人2人,同时帮助多人申报中高级职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