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是艺术的火候——冷赟玲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苏州日报 20160805 B第05版

■姚永强



  40℃是属于这个季节的温度,炙烤着我们的生活。
  1300℃是属于艺术的温度,淬炼着制陶艺人的生活。
  1300℃的高温下,冷赟玲与泥、与火相伴,与汗水、与情怀相映,与陶、与瓷相守。
  相对于电窑和煤气窑的温控,掌控柴窑的火温有些费力。尽管费力,冷赟玲还是想要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柴窑。于是“太湖窑”的“龙窑”便选址在了太湖西京湾,“龙窑”将在总结当代柴窑的经验上建设,追求烧出自然、完美的落灰效果。冷赟玲笑说自己是“中了柴窑的毒”,“陶艺人最大的追求就是拥有自己的柴窑,做陶艺人都是这样想的。”当然,“太湖窑”落户太湖畔,也是实至名归。
  “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冷赟玲努力将本土文化融入陶艺作品中,使其自带“苏式”韵味,却不流连于旧日繁华,发出当下对于泥土的诉说。她的作品部分以太湖湖底澄泥为原料,亿万年的太湖,累积融合了各类有机物,而水生动物以及花草树木的滋养,使得湖底澄泥拥有特殊的黏性与丰富的物质含量,构成了陶土基本的可塑性与独特性。
  万物皆有灵性。一件太湖澄泥烧制的瓷器,自然釉色翠润、性质淳厚。烧制中,或配入阳山高岭土,或加入玛瑙成分的独特色釉,使其独具太湖流域文化特色。冷赟玲最爱的莫过于太湖泥特有的颜色,以其为坯,瓷器表面的釉色和釉性也会产生物理性质上的改变,妙不可言。
  柴窑烧制出的作品没有两件是一模一样的,在出窑前,没有人会知道最后出窑的器物是什么样。冷赟玲钟情于这份独特与千变万化,故而她亦钟情柴烧与窑变。柴烧的过程,是人与土、窑与柴、火与自然共鸣的过程,火气渐消,生机盎然。经由柴烧,器物表面用手摸上去有点粗糙,沉淀感加深,显得厚重、凝练,又透着些许欲语还休的沧桑,摒弃了华丽之后的返璞归真,更接近事物本相,更透彻,更凌厉。这也成为了冷赟玲精神、情感的一个表现方式,一种独创的陶艺语言。
  “太湖窑”是一个艺术载体,冷赟玲希望在陶艺世界里,增加全新的苏州流派,为苏州文化输入全新的符号。如今她正尝试通过艺术跨界融合,吸引更多的当代著名画家、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团队加盟,研究设计与烧制代表太湖流域文化的陶瓷艺术作品。此外,文房四宝、茶具、室内装帧设计、公共空间陶艺运用……太湖窑均有涉及,正如冷赟玲一直坚持的那样,高雅艺术不能止步于神龛之上,拒绝大众生活。
  近期,冷赟玲还推出了自己的茶品牌——owntea。10多年的制陶历程,经她手完成的陶瓷茶器不计其数,她爱陶瓷,亦爱品茗。经过2年多的酝酿,“owntea”终于面世,在首批推出的七款茶中,冷赟玲最为推荐茉莉花茶,茶香浓郁,入口醇厚,一点一滴尽是苏州滋味。“器为茶之父”,事茶的过程,由水及茶至器,蔓延开去,慢慢享受那份心境,冷赟玲尽力将器做到极致。
  两个月前,“太湖窑”作为中国精品馆的第一个品牌展示,入驻了全球奢侈品服务平台“寺库”,该平台拥有爱马仕、古驰等全球知名品牌。“太湖窑”正逐渐成为苏城的闪亮名片。
  守望1300℃的窑火,冷赟玲完成了内心独白的艺术升华。她在烧窑中,与泥,与火,与情怀,与汗,与力相照映,诸多情感,在一次次烈火升华中愈发浓烈。

  冷赟玲简历

  1980年生于太仓,2001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装饰绘画专业,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201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国际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师,高级环艺师,全国百名优秀环艺师,江南十大创意策划师,江苏省当代优秀陶瓷艺术家,职业陶艺家。2005年创办苏州太湖窑陶瓷有限公司。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