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丘壑 心手相应——李金生赏石作品赏析

苏州日报 20160930 B第05版

■灵璧石


  李金生是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家津贴。
  他的底座有个特点。
  他拿起一个带台座的石头扬了扬,然后放下,然后再拿起。
  外行不明白这哑谜是什么意思,内行就惊讶了:“李老师的台座掐得多紧啊,这样晃台座也不会掉下来!”
  李金生满意极了。你一看即知,说明是个真玩石头的人。“你注意听!”他拿起一个台座放在人耳边,石头放下去的时候“咔哒哒”一声,好像启动了机括。然后就轻易拔不出来了。
  石头与唇口严丝合缝、间不容发。
  “是不是安了什么机关?是不是用红木粉沾胶固定的?”拔出来观察,竟然也很简单,落榫处就是浅浅的一个槽。只不过四边一丝一丝,都是手工落刀的痕迹。他是拿着石头一点点试,一丝丝抠出来这个刚刚好的槽。
  因为不厌其烦地试,所以等石头交还客户的时候,往往摸得快起“包浆”了。
  手艺人都对自己的工具爱若珍宝。
  他最常用的刀,铺开来就是数十把,令人眼花缭乱。与此同时,吊磨机的刀头也有万千变化。只有四种刀头能买到,其他十几种都
  是独门研创,能雕出外人难以轻易复制的特殊线条。
  刀的用法也有讲究。他素习丹青水墨,数十年光阴积淀,手下的灵活微妙早与常人不同。
  一把硬邦邦的刀,到了他手中就有毛笔的刚健与弹性:中锋、侧锋、逆锋折转自如,刀痕、气势、精神各有不同。
  据说看家本领是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斧劈、荷叶、干柴、雨点、米粒等数十种皴擦笔法融入刀意,使底座中的山水草木呈现出放射、修长、波动、活泼、流畅和升腾的韵律情致。
  这样的底座,虽然是为石头服务的。但脱离石头,也自成艺术精品。
  拿在手上的感觉就不一样:人会不自觉屏住呼吸!
  欣赏这种级别的台座也有讲究,你最好能360°地旋转式观察。

  不只能欣赏到美感,更能学到密不外传的赏石技法:“为什么这里雕花”?原来是为了让有“锅底”毛病的石基显得更薄;“为什么这里要刻一道瀑布?”原来是将石头的裂纹顺下来,变成加分的“水路”。其中蕴含的赏石心法丰富得吓人一跳。
  一个底座说起来复杂。其实再难,也是由线与面组成的。
  底座的每一根线都是为了呼应或者改善石头的气脉,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线组成了面,面组成了体。
  如果能做到每一根线都经得起推敲的地步,整个石头藏品就达到了理想的状态。就像一个姑娘得到了恰如其分的打扮,总能呈现出人生中最美的状态。
  但到底为什么美呢?是石头生来就这么好看吗?
  你得先注意到,再想得透彻,最后才可能落实为一笔一划的线条。
  这是高手才理解的难度,也是高手才有的能耐!
  李金生说,底座设计最要紧的是相石——品石——读石的环节。
  石头要讲究一口气,“抛针掷线,似断而复续”,整体的气回环周行。无论传统供石、象形石、抽象石,道理固同。
  那么,石头怎么摆,才能生成血肉丰满的精神感?这个位置又是否足够承受住全石的力量?接下来便要靠想象力了。
  他的台座中有很多神来之笔。本来卡不住的石头,用自创的特殊结构就能锁住。而且从外边看去,天衣无缝,都不知道机关在哪儿。
  而且他除了丹青水墨外,竟然有“叠山造园”的绝技。我们知道,造园是以人工拣选、挪腾,缩千里山水于一隅。妙谛近于赏石,而思虑更为磅礴。非胸有丘壑、心手相应,遍历真山真水不能为之。所以造园高手必是赏石高手,除了懂“赏”,更懂得千奇百怪的救石手段。
  据称操作秘诀是“先做加法,后做减法”。先“加”设计,才能萦回磅礴,奇意迭出;再“减”设计,自己革自己的命,只留生死攸关的一线。
  如此淬炼出来的东西,“气高而不怒,力劲而不露”。
  但你学不了他的招,因为这功夫无招胜有招。
  李金生是个苦大的人。
  走过许多路,吃过很多亏。生活的不如意,都化成对艺术的痴心不悔。
  丹青、书法、音乐、木雕、造园、盆景、赏石,种种历练最后拼凑成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师。
  眼力,有了!手力,有了!想象力,也有了!什么疑难杂症的石头,到了他手里都化为绕指柔。功夫达到了一生中最是炉火纯青的时候。就像经历年月的一坛老酒,终于吐出了最纯正的香气。
  只是忧迫感也一天天袭上心。总有一天,眼会昏花,手劲会变弱。心中所想不一定能完整传达到手上。
  所以更要拼命抓紧现在的时间。
  白天客人来拜访,他心想着又要被打断几个小时。夜里,在最勤奋的年轻人都欢笑收工的时候,他小屋里的灯,仍然兀自光亮着。要抓紧、更抓紧……
  说到“勤奋”这个字,我们常常想到年轻人。
  六十几岁的老人家,不说出口,却憋着一股劲,把全部的生命托付在上面…… (灵璧石)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