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拍卖会上苏州明清画作

城市商报 20060428 五卷124页

■心愚

备受瞩目的苏州东方拍卖会过几天就要开始了,拍卖会上有哪些精彩的作品?这些作品如何欣赏、有何讲究?本文作者受邀对参加拍卖的书画进行鉴定,鉴定过程中,作者对明清时期苏州画家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想借作品介绍苏州这些古代画家,帮助《家有宝物》读者了解苏州明清画史、画家和画作,并知道一些鉴定书画的方法。

    本人有幸受邀对苏州东方艺术品拍卖公司的部分拍品进行鉴定,对其中明清苏州画家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目鉴之余,也作了些记录以飨读者。

    明清时期,苏州画坛产生了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为代表的“明四家”。吴门画派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绘画史,承传至今,遗风尚存。这里借一些作品,介绍这些画家。

    1、周臣(款)“寒山雪霁图”(图一),绢本,设色,140×77(厘米),款署“东村周臣”,钤“周臣印”白文方印。周臣,字舜卿,号东村,苏州人。传说他起初将画法传给唐寅,唐寅名声日响,懒于应酬了,就请周臣代笔。此画绘一高士在雪山中倚栏雪中赏梅,山体大气磅礴,山石全以斧劈皴笔法为之,山势厚重竣奇,明早期绘画雄峻奇伟的风格十分明显。撇开落款而言,这也是一幅流传较好的明早期绘画。

    2、唐寅(款)“竹石图”(图二),绢本,墨笔,133×70(厘米),款题“灌木寒气集,丛篁倩色深,冰霜岁历暮,憔悴虚中心,射千蔽豫章,慨稼自古今,嶕谷老黄钟,大雅无正音,为子酌大斗,为我调鸣琴,仰偃草木间,世道随浮沉。唐寅。”钤“唐伯虎”白文方印。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曾中解元,自云“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这幅画,前绘灌木枯树丛竹曲曲弯弯盘绕于画面中间,几乎占了整幅画面,背靠湖石,其中丛竹数竿参差于湖石与灌木之间,整个画面显得清雅稳重,枯灌的奇崛,湖石的稳重,丝篁的清雅,托出了画面的变化。此画虽宗北宋人画法,但文人气息浓厚毫无霸悍之气,与苏州博物馆藏的无款唐寅“丛篁枯竹图”极为相似。可惜此画在几百年的流传中,反复装裱,神韵有伤。

    以上两幅作品均为明代早期中期的绘画,通过绢色、墨色、用笔、绘画诸风格的研究比较,是与周臣、唐寅同时代的绘画风格相同的,值得研究探讨。退一步说,即使是同时代人所作,水平也很高,保存至今极不容易。

    3、陈栝“松岭出泉图”(图三),纸本,墨笔,118×57(厘米),据款题可知,此画作于明嘉靖28年(公元1549年)。陈栝,字子正,苏州人,陈淳(道复)之子。善画花卉,虽放浪,但有生趣,此图以平远法构图,近景中苍松滴翠环抱于崇石之间,构曲桥于山涧流泉之间,远山峻岭叠嶂,山间云雾缭绕。陈栝传世作品不多,此图保存品相完好,是难得的真品。

    4、陆治“半窗浓绿出生处图”(图四),绢本,设色,144×56(厘米),据款题可知,此画作于明隆庆5年(公元1571年),陆治当时已经76岁。陆治(1496—1576),字叔平,因居包山而号包山,苏州人,文征明学生。画面为典型的江南庭园式构图,山水湖色之间,置庭园假山;茂林修竹之间,置茅屋数间,庭园前一老者持杖访友,庭园里一老者倚栏而息……山石皴法用折带皴,方笔转折中带圆润之笔,树石丝竹用线挺劲自然,点缀人物用笔功力深厚,舒缓,是陆治传世作品中的佼佼者。

    5、王翚“独立溪亭图”(图五),绢本,设色,119×64(厘米),款识为“高树阴阴翠盖长,雨余新水涨回塘,何人得似山中叟,独坐溪亭五月凉。壬辰夏仿黄鹤山樵笔法,海虞石谷王翚。”钤“清晖老人时年八十有一”白文方印,“王翚之印”朱文方印,“石谷子”朱文方印。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清晖、耕烟散人等,常熟人,清初六大家之一。此画深远式构图,用笔厚重,所画树枝曲折奇崛,山石学黄鹤山樵王蒙的笔法,长、短披麻皴参差互用,间参以解索皴,用笔丰富极具变化。落款用笔一气呵成,挺括舒畅,应为真迹。(心愚)(本文部分配图有裁剪)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