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提升约2年半的苏州丝绸博物馆明起试开放——振兴苏州丝绸,从文化出发

姑苏晚报 20160420 A第04版

■李婷



  明天,明天,在近2年半整治提升工程完成之际,苏州丝绸博物馆将进年半整治提升工程完成之际,行试开放。行试开放。自2013年11月初启动的整治提升工程,使苏州丝月初启动的整治提升工程,绸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从原来的5000余平方米增加至7500余平方米,形成了历史馆、现代馆、少儿余平方米,形成了历史馆、现代馆、科普体验馆以及桑梓苑四个主要展区,目前展出展品近300件。

  建筑改造亮点频出换新颜

  在北寺塔一路之隔的人民路西,是经过改造、新建之后的苏州丝绸博物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著名建筑大师齐康先生受邀进行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建成后的苏州丝绸博物馆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座丝绸专业性博物馆。二十余年后的此次整治提升,齐康先生再次担纲改造设计,在原有建筑的总体格局与气质上,保持了一脉相承。
  很多熟悉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市民们甚至都没有很准确地发现主体建筑的东南方向上又“长”出了一个现代馆。
  较大的变化来自广场,在主展厅历史馆之前,负责历史馆展陈设计的上海睿合设计特别邀请了日本建筑师松原独步创作了名为“四方的雨”现代装置。
  松原独步拥有日本京都大学物理学和建筑学学位,作为一个涉猎广泛的建筑师,他的设计实践从建筑到城市开发到企业品牌及商品开发,尤其擅长各类博物馆及都市酒店设计。在现场观察了苏州丝绸博物馆地块位置之后,松原独步捕捉到了苏州的雨、一路之隔的北寺塔与丝绸这三者之间的通感,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进行了阐述:“下雨了。现在,让时间停止吧。雨滴如丝线垂下一般凝固在空中。将线状的雨截取成四角形,看起来是漂浮在空中的。这其实是一个虚幻的塔。如果报恩寺塔是在大地上雄伟地屹立着的,那么这里便是轻轻地漂浮在空中随风飘动的一座想象之塔。放眼望去,它若隐若现。丝线穿过风可以隐约地听到声音。如珍珠般反射着日光,无数光群装点着那条丝绸之路。”
  事实上,“四方的雨”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装置作品。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路江龙完成了这个需要精确计算的结构难题:装置高约9米,长、宽分别为13米,由12个不规则布置的柱子支撑,整体采用钢框架结构,通过密布的菱形梁格下挂垂管,达到模拟雨滴垂落的效果;每根下挂垂管长6米,直径25毫米,共547根。“由于建筑效果的需要,梁柱截面要做得很小;同时,为了得到开敞的空间,对柱子的数量也提出了要求,当然还有结构的稳定性。”路江龙表示,作为一个颇具“活动力”的钢结构装置,“四方的雨”在户外使用时的整体美观与其自振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的安全控制,是最大的关键。
  洁白的装置安装完成之后,已备受市民与游客的“围观”,特别是不少外国游客非常喜爱从装置内拍摄一路之隔的北寺塔,上海睿合设计的负责人由此表示:“结构设计师通过精确计算,在项目空间中最大限度地呈现了‘丝雨缤纷,如梦如幻’的设计构想,观众置身其中可以从有形之雨滴生发袅袅情丝,感悟时空岁月的抑扬顿挫,由此装置步入历史馆,正如通过绵延千年的丝绸之路去领略自然与人力联袂创作的丝绸之魅。”

  苏州丝绸与苏州城市共生共荣

  重新进行展陈规划设计的历史馆是整个丝绸博物馆的核心内容。进入展厅,文字、实物、复制品、模拟场景、多媒体展示等丰富手段,再现了与苏州城市共生共荣的一部苏州丝绸发展史。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观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苏州丝绸的时光穿越。
  作为中国蚕桑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太湖流域的先民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懂得了纺织的专业技术。1959年,在吴江梅堰镇距今4000余年的新石器遗址中,经发掘出土的陶器纹饰上出现了两条蚕形纹饰,说明当时已有了蚕桑的生产。1973年,在唯亭镇陵南村阳澄湖南岸草鞋山遗址中,出土了已炭化的葛布,以及陶制纺轮、骨制梭形器、木制绞纱棒等纺织工具和缝纫工具。
  更为有趣的是,今人看来不稀罕的蚕桑,在春秋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僚九年(公元前518),楚国边邑与吴国边邑的采桑姑娘为争采桑叶发生纠纷,并引起楚国和吴国边民械斗,于是吴王僚遂派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攻打楚国。这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最早因争桑而引发的战争,即“争桑之战”。
  西汉时期,丝绸的生产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汉武帝北击匈奴,控制了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内地通向西域并连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唐代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绸生产规模大为增强,贸易也呈现出少有的兴盛。苏州绸缎通过黄泗浦港(今张家港)不断进行着出口贸易。
  宋元时期,全国丝绸生产重心转移至江南地区。苏州丝绸就以纳贡和赏赐等形式输往辽、金、高丽、日本等邻国。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苏州丝织品输往越南、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时至元代中期后,北方地区的丝绸生产衰落,江南地区变得更为重要。
  明代,苏州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业手工工场——苏州织造局,民间丝织业也有了巨大发展。大量苏州丝绸随郑和下西洋输往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
  进入清朝,政府以丝绸交换日本红铜,大量的苏州丝绸以这种形式输往日本,并频繁与西方国家直接进行丝绸贸易。
  1895年,江苏省第一家使用动力机械的缫丝工厂——苏经丝厂,在盘门外吴门桥东正式兴建,并于1896年夏试车开工。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前,苏州绸缎曾多次参展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参展品种和获奖数量均为全国之首。
  到20世纪中叶之前,苏州丝绸的发展历史与苏州城市的发展历史几乎完全同步,丝绸兴,则城市兴。

  “是时候重新竖起苏州丝绸
  这面大旗了”

  新建的现代馆分上、下两层,一层的展陈以1949年之后苏州丝绸业的发展为主要内容,展品中包括了丝绸机械、以“塔夫绸”为代表的苏州丝绸经典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的丝绸外贸样品,最与众不同的是,苏州丝绸科技的辉煌与实力、丝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先进,都是苏州丝绸界深厚的文化、技术底蕴。
  面积约360平方米的少儿科普体验馆也是此次整治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整个展陈思路是从未成年人的视角,去观察了解蚕、桑、丝的基础知识,一只拟人化的蚕宝宝拉近了科普知识与未成年人之间的距离,触摸屏、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也让整个参观学习过程充满了童趣与互动。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丁怀进表示,博物馆经此整治提升后,将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现代馆二层的临时展厅有约400平方米,对于一次新品发布会、专题展览、学术研讨会而言,是比较合适的。我们会努力为相关丝绸企业做好平台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在展陈内容拓展方面,丁怀进特别提到了宋锦、缂丝、苏绣、漳缎四个丝绸“非遗”项目此次也有专门展示,而且还展示了这些“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一些代表作品,“在传播苏州丝绸文化、传承苏州丝绸技艺这样的重要工作方面,苏州丝绸博物馆责无旁贷。一旦了解苏州的城市文化,了解苏州的丝绸文化,就会意识到是时候重新竖起苏州丝绸这面大旗了。”
  (本版图片由上海睿合设计提供)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