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时光 雕刻丝绸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与苏州”之缂丝篇

苏州日报 20050710 六卷079页

■曹娴

还记得去年世界遗产大会融合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和“织中之圣”缂丝工艺的遗会吉祥物缂丝织品吗?它向世人传递了古城苏州精雅细致的鲜活风采。缂丝,又名“刻丝”,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这种雕刻了的丝绸“是中国独有的丝织工艺品,而苏州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产地。

    走进落瓜桥下塘的王金山大师工作室,苏州缂丝研究会会长王金山大师正坐在缂丝机前端详着一幅龙凤袍面作品。他告诉记者,这就是曾与帝王们生活紧密相系、与苏绣并称为姐妹艺术的缂丝。缂丝是一门古老的纯手工制作技艺,起源于汉魏之间,兴盛于宋代,明清时期,缂丝技艺开始在现今苏州陆慕、蠡口、光福一带流传并发展,由此苏州逐渐成为我国独一无二的缂丝生产基地。

    据介绍,缂丝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满幅透空的针孔,悬空视之,犹如万缕晶珠,具有类似雕琢镂刻的效果。缂丝不爱着色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织造出各色图案,古朴典雅,正反如一,被誉为“织中之圣”。所说可以摸、擦、揉、揩、洗,经得起长时间的珍藏,并有千年不坏之说。缂丝篇幅大可以屏障,小可成书签。缂丝分日用品、艺术品两大类,日用品有台毯、靠垫、包首、书籍封面、、日本和服腰带等。艺术品分为金地屏风、屏条、中堂、手卷、诗词、团扇、册页等。

    王金山向记者展示了三异缂《祝寿图》,即一面为秀色可餐的寿桃,一面为豪迈的书法“寿”字,图案相异,底色相异,正反对比强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且连正反面金、银勾线也不同。

    据苏州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张美芳介绍,目前从事缂丝技艺队伍已从上世纪80年代上万人、上万台机的规模萎缩到至今600多人和600多台机,而真正有一定技艺水平的艺人只有10多位,并且年事已高。苏州缂丝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缂丝技艺特殊,苏州是目前惟一产地,亟需加以保护。王金山大师说,目前为保证技艺传承,正在筹备成为专家、技艺售货员组成的“苏州缂丝行业协会”,他们将系统挖掘、搜集、整理苏州缂丝史料、技法、人物和作品并汇编成册,同时研究复制名人名作包括馆藏珍品,制定缂丝保护发展10年规划。当然造就一批既懂绘画设计、美学原理又能制作的缂丝业新人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对现有缂丝技艺队伍进行再深造,另一方面欢迎更多的有文化基础并热爱工艺美术的年轻人加入行列。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