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义仓租米票据首次发现

姑苏晚报 20060729 11卷001页

■周升熙

最近我在古玩市场上觅得一枚清光绪年间《丰备义仓租繇》票据。义仓是粮食储藏的一种职能形式,创立于隋开皇五年(585年)。义仓是官方在州县一级建设用以备荒赈恤为目的的粮仓。

    据史料记载,丰备义仓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吴县绅董组办,在吴县、昆山等地拥有租田万亩。繇读音yóu,古代该字同“由”相通。租繇即租由。这是一枚义仓租米票据,是丰备义仓向佃户发出的缴租通知单。从票上可知,仓址在苏州娄门内平江路庆林桥北首,注有佃户姓名、缴租的日期和地点,并注有租田面积和应缴租米额,还注有缴租规则:租米缴纳以一月三限为期,开仓日缴纳可每石减收一斗;开仓后十日称头限,此期缴纳租米每石减收7升;其次十日称二限,此期每石减收5升;又次十日称三限,此期每石减收3升,三限后则转为追租户了。

    历代统治阶级对粮食的储藏都十分重视。粮仓根据其用途职能不同,有用于储存糟粮的糟仓,有用以平抑粮价为目的的常平仓,有用以备荒账恤的社仓和义仓等。这些粮食的仓谷收交票据,现常见糟米票据居多,如清代《糟米版串执照》、民国《漕米版串》、《漕米易知由单》等,而这枚义仓租米票据还是首次发现。

    历朝历代积谷备荒建仓时兴时衰,常在战乱时期把储备粮挪作军粮或被官僚们乘机私吞,真正用以调盈济虚,备荒赈恤的甚少。民国36年吴县伪政府田赋管理处为筹集8000石军粮,就向丰备义仓借粮7000石。这名为借,实被挪作军粮,最终还不是将“借出粮”的负担加重到农民头上,使原来终日食不饱腹的农民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票证见证历史,这枚光绪二十四年的票证距今已有106年,留存下来实属不易。它的再现提供了历史佐证,对我国义仓历史和粮食文化很有研究价值,值得珍惜收藏。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