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折扇“有后”了

苏州日报 20050406 六卷008页

■姚永强

本报讯(记者 姚永强 实习生 陆荷英)近日,苏州制扇老艺人徐义林心里乐开了花,眼看自己手艺后继有人,多年的愁云终于烟消云散,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颜。徐义林15岁开始和折扇打交道,一把“造型刀”一拿就是58年;从一名普通学徒到现在的制扇名手,现已73岁的他,是苏州制扇艺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做的扇骨厚薄适中,光可鉴人,一手绝活能敌之人寥寥无几。 

    由于做折扇是一门苦差使,工艺又太复杂,做扇子的人吃了刀也只能是咬咬牙,苦、痛往肚里咽。很多和自己同辈的老“竹花子”(制扇人),抱着对传统工艺的失望之心,纷纷弃刀从商。过去制扇工艺是千变万化,扇子的式样更是有400多种。如今的式样只剩七八十种,而有些制扇工艺已经基本失传。深知自己年事已高,寻找后继之人以保全苏州折扇这门传统工艺,成了徐义林的一块心病。 

    徐义林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曾带过五六个徒弟,希望自己一身绝活后继有人,但终未如愿。无奈之下,他寄希望于儿子徐汉东身上。父亲的决定对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面对被人冷落的折扇和正时兴的经商,徐汉东难以抉择,要他继续做折扇,苦差使何时有出头日;弃刀从商,不免伤了老父亲的心,传统工艺说不定就此失传。知子莫如父,看出儿子心事的徐义林,用他对折扇的热情感染了儿子,父亲谆谆教诲最终使徐汉东放弃了经商念头,一门心思当他的“竹花子”。 

    如今,徐汉东已得真传,熟练掌握了制扇的上百道工序,独自一人支撑扇庄。面对近几年来苏州传统工艺日渐衰退的情景,父子俩不惜重金从日本引进先进技术,在多方学习的基础上,革新制扇技术,立志要复兴苏州折扇工艺。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