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吾师与我藏笔故事

苏州日报 20040610 一卷17页

■许浒

余与书画结缘二十余载,对于朝夕相处的毛笔尤为情有独钟。每当看着它们,就会想起吾师费新我生前引导我走上藏笔之路的往事。  

    费新我先生是吴兴双林人,而双林与善琏同是湖笔生产基地。因此,费老对毛笔的发展史及江、浙、沪著名笔店非常熟悉。比如说到善琏人杨振华开设的“杨振华笔庄”。费老就会娓娓道来:杨振华(1906年—1979年),吴兴善琏镇人。曾祖父是苏州“杨二林堂”笔庄创始人。杨振华16岁时从苏州到上海,早先在商务印书馆制笔工场打工,四年后返回故里,在当地“沈庆元作坊”做了二年笔工,以后又开始了他的“走笔包”的生涯。30岁时,与同镇“水盆”女工严再林结婚,此后,夫妻俩再回上海,1935年在上悔福州路近山东路口开设了“杨振华笔庄”,从此后名震大江南北,与北京的李福寿并称“北李南杨”。经了费老的点拨,拙藏羊毫笔一支,款“调和鼎鼐杨二林堂选制”。

    1987年秋,余偶得郑孝胥先生使用的笔,笔杆上刻着“海藏楼·净羊毫大隶书·上海陶元笔”。海藏楼是民国著名书法家郑孝胥书斋,但不知陶元是何许人?我带着这个疑问踏进费老家中,他认真地观看了一会,然后对我讲:“陶元是沪上清末民初一位有名的笔工,在望平街(今山东路口)开了一开间的笔店,名就叫‘陶元笔店;看店面貌不惊人,但他为上海有名书画家定制的毛笔较多,除了你拿给我看的海藏搂用笔是《郑孝胥定制外,还替清末书画大师吴昌硕定制过毛笔,并深得其赞赏。当时该店的招牌,亦是吴昌硕亲笔所书。”

    九十年代初,朋友赠我一支毛笔,笔杆署“选料纯北狼豪中屏·徐葆三制”,我去请教费老,费老反复审视后道:“解放前,活跃在上海书画界中的不仅有前店后坊的笔庄老板,还有一些是经常到名人及书画家府上串门的顾客,时称‘走笔包’。徐葆三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他没有店铺,只有作坊,平时夹着青布小包,里面插放着各种类型、规格的毛笔样本,到海上名人、书画家家中兜售,这些主顾偶买现货,但主要还是定购。再说徐氏所售之笔,价格很贵,有一支一金之誉,非平民寒士可得。当时,书画家以用徐葆三笔为其身价。”

    谈及本地著名笔店,费老说苏州比较著名的笔店有四家,即陆益元堂、贝松泉、杨二林堂、张艺林堂。其中陆益元堂规模较大。陆氏笔庄,由陆元苍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开设,地址在养育巷庙堂巷口。传说陆氏除施展其经营才能外,在业务上不敢有丝毫马虎,事必躬亲,层层把关,决不敷衍顾客。李鸿章曾于1863年为陆氏笔庄书写“琼林妙品”横匾。民国11年(1922年),在观前邵磨针巷增开门面二间,徒弟、店员也增至数十人之多,学者黄炎培为其书写“陆家名笔”竖匾一幅,可知当时,陆氏事业如日中天。  

    1991年冬,费老赠我一支陆氏在上世纪40年代所制的羊毫笔,笔杆上刻“宿净羊毫屏笔·陆益元堂出品·陆辅臣敬赠”,其笔杆直,锋长四寸,笔杆小楷刻字精妙,使用圆转如意,得心应手,真痛快!今天再握此笔,颐笔忆师,于心难忘。今年是费新我先生诞辰100周年,我就写一点费先生前指导藏笔,的趣事作为纪念吧。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