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三百方只只是精品——胡士清的砚台收藏故事

城市商报 20060217 五卷078页

■春生

苏州有位古砚收藏家胡士清,在收藏圈十分有名,他收藏砚台三百多方,每一方都可圈可点,堪称精品。这些砚台是怎样购得的?在收藏过程中有哪些故事呢?让我们听胡士清一一道来。

    好瓷器换来好砚台

    胡士清收藏砚台十分勤奋,时常往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跑,还与“铲地皮”的古董贩子搭上关系,让他们提供砚台信息。但是,有些古砚的取得,靠的是缘分。

    上海有条天潼路,那里有个古玩交流沙龙,胡士清空闲时会去看看,于是认识了不少沪上收藏家。沙龙里,有时大家带着些藏品,互相欣赏交流。有一次,胡士清带了一只从浙江买来的宋代龙泉窑小坛与朋友同赏,这是只典型的“梅子青”上品,釉色肥润,小巧精致。

    而上海有名的瓷杂件收藏家丁虹那次也带来了几件文房雅玩,一方宋代早期的淄砚(产于山东)让胡士清很感兴趣,而丁虹也十分喜欢胡士清的梅子青龙泉小坛。于是,两个人立马交换,也不在乎哪个贵哪个贱了。———真正喜欢收藏的人,往往不会有投机者的心态,不会想方设法要在交换和买卖中赚钱。

    好人品换来好机缘

    胡士清收藏一方汉砖砚,是古代文人雅士取汉砖制成的砚台,流传有绪,很有收藏意义。

    这方汉砖砚侧面有“富贵宜”三个篆字,原配天地盖上刻着铭文“富贵宜”和“八琼室藏研第三十”,留有“星农氏”款。星农氏是清代金石家陆增祥,资料记载,此人一生中的得意事就是收集汉、魏、晋等古砖,琢为砚台,这方汉砖砚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砚台背后的故事更能给藏家启示。

    胡士清在某个古玩市场看到一位摆地摊的小伙子,小伙手里一块端砚不错,胡士清便与他攀谈。小伙说,这是他在父亲那里偷出来卖的,只要200元。原本是个捡漏的好机会。但胡士清听后对小伙说,“这是不对的,这可能是你父亲的心爱之物,即使以后可能会给你,但也不能现在瞒着他卖掉。”说完,他把砚台放回了摊上。

    小伙顿时心生敬意,说家里还有一些砚台,愿意带胡士清去看看。小伙把他领到家中,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父亲,老父亲十分高兴。他得知胡士清痴迷古砚,人品也好,就把一方珍贵的汉砖砚转让给了胡士清。他说:“给你收藏不会明珠暗投。”

    可以说,正是良好的人品,让胡士清最终得到了这方砚台。

    好修养换来好眼光

    收藏砚台,需要有点道行。胡士清收藏砚台也只有十几年时间,但他对砚台的鉴别能力相当强。目前古砚书籍很多,但良莠不齐,往往你抄我抄,甚至把作者收藏的赝品都往上面摆。胡士清挑高档次的古砚专业书籍看,比如《西清砚谱》、《说砚》和《中华古砚》等,他细细琢磨,研究每一种砚台的历史和石料特点。但他说,光看书还不行,必须多看实物,多看精品,才能真正懂得砚台,否则很可能被书误导。

    搞收藏的人,应该具备很好的审美能力。胡士清收集古砚之所以如鱼得水,除了勤奋之外,还与他的个人修养有关。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喜欢和了解,而且画画非常出色。由于不事张扬,外人很少知道,胡士清是美专毕业,而且毕业后一直勤于书画从不间断,因而在书画上很有造诣,并曾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他说,正因为喜欢书画,他才喜欢砚台;也正因为善于书画,审美眼光好,他在砚台收藏上才会如鱼得水,收集到这么多的精品。(春生文/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