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一夏

电视报 20060616 十卷021页

■伟民

台上,《贵妃醉酒》,一摇三晃,梅派花枝乱颤的美人缓缓转过身去,轻抖折扇。

    台下,一片寂静,人们屏住呼吸,只轻轻地摆动各色的扇子,带一点流动的思绪;

    台上,说书人讲到上海滩的传奇名伶潘月樵飞身夺枪,手中的扇子蓦地一收,猛力向前一戳,口中一声枪响:呔!

    场外的街头巷尾,半导体收音机里就同样演绎着悲欢离合,听者在嘈杂的环境里一挥扇,啜口茶:叫卖声,孩童的嘻闹就远在了天边外。

    夏天到了。就快有蝉鸣蟋蟀叫;用惯电扇空调的背后,唰啦一声,什么打开了,微风起,有凉意。

    不错,这次,是有关于苏扇的故事。







^^一

    忽。全黑。停电了。

    一座城便突然地陷入一阵短暂的静默。然而不慌不忙地,星星点点的各色光芒又不紧不慢地亮起,闪动着。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夏天就是这样,停电好象天上落雨,人们好象路上散步,两下都很安然,不吵也不闹,当然,“物业”这个词也还没有发明,也没那么多纠纷;分区停电,,限电,电视上的刘慧芳腿好了没有,明天一问就知道。不过电扇不转了实在蒸人,于是抓一把扇。

    是了,扇。好看,好用。

    昔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府邸现在已经是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厅堂,还有一部分成了檀香扇厂的车间。千秋的功业也许就是敌不过万代的生活,园林建筑还是和古色古香的折扇打交道似乎更好。窗外是竹木花石,窗内是花窗一样的扇骨。

    打扇,纳凉,看排场。小人的时候哪管得了这些,开开合合的折扇实在是个有趣的机关,更何况任意收撒实在有午间广播里那些儒侠的风范,于是撒开是刀合起是剑,街头巷尾一路疯疯癫癫,上房揭瓦,踏花偷桃;小脚阿婆就紧赶慢赶,一边尽一辈子未有过的嗓子喊:状元扇胸口,和尚扇光头,流氓地痞扇裤裆!小人要扇什么?跑不动了,就喘;孩子嘻嘻哈哈。转过街角,阿婆看不见了。时间走远,烦恼,欢乐,有得失,为得利喜,为伤财悲。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学会用扇?

    你现在还在用扇子吗?





^^二

    调调书包你听:苏扇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扇骨以竹为主,又有檀香木、红木、紫檀以及象牙、玳瑁等。

    折扇素称“雅扇”,扇面十分讲究。工匠自己点染成画的扇面称“画面”,这是大路货,不值钱,但“素面”,就是有留请专人题画的白扇面,反而价格不菲。当然这是才子比如唐伯虎的事,我们小人的时候用的就是地摊货,成捆地装在竹筐里,几毛钱就能带来夏天习习的风;好像拿筷子,老人手把手地教;便宜货要用出不便宜的架子,这是家教。芭蕉蒲扇便不用了,那是西瓜的专扇,连摊边的树叶枝叶枝条都好像有微风略过。买来的西瓜放到井中冰镇,吃起来果真“沙脆”,汁水横流,阿婆就不再念叨“状元扇胸口”,而是又担心起小囡们的背心别让瓜汁给弄污了。  “六月里扇子檀香扇,再热也勿会打恶心。”印度檀香木,专用宗教,那么虔诚;到了苏州,天堂有人自然要享用一下,并不是那么缺乏敬畏之心,实在是更虔诚于生活罢了。

    苏州檀香扇据说明末清初就有,是折扇演变而来的。原因也好想,文人墨客怎能跟街头卖肉的阿三用一样的的扇?况且“香道”本身就是一种品位。檀香扇小巧玲珑,秀美典雅,到了20世纪20年代,苏州的“张多记”等几家作坊就专门以生产檀香扇著名,有确切记载的第一把,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而绢宫扇,扇面有绢有罗,扇柄以竹、木、兽骨或昂贵的象牙制成,早在晋代即享有盛誉。据顾禄《桐桥倚棹录》记载,清代仅在苏州山塘一带,已不下数十家。那时,民间多用来为新嫁女的嫁妆。

    银瓶秋光冷面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我们拿它赠过朋友,藏在书桌玩赏,也许在有凉风的房间里你不会要急于找到它,但静静地,它总默默地出现在不经意的地方。





^^三

    听过这样一段候宝林先生的相声,说的就是扇子:

    一位人仁兄好书画,颇喜欢给人题画扇面,水不不咋的,还毛毛糙糙。一天朋友得了一副好扇骨,水磨,又配了泥金的扇面,真是漂亮;还没来得及找人题画。仁兄当仁不让,朋友早知为人,提心吊担又抹不开面子,只好同意。“仁兄”还出主意:我看,就画美人了!

    三天后,朋友来取扇。“仁兄”开口:这两天身体有点贵恙,影响水平发挥,美人胖了点;不过你可以放心,可以巧改,要不,添上络腮胡子画张飞吧。再三天,张飞胡子多了些,要不改画松树?又三天,松树改怪石……最后,“仁兄”手一挥:好了。朋友凑上去一看,“仁兄”拿出一把墨黑的扇子:我全给你涂黑了,你再找人画翻白画吧。

    笑话说完了,站在苏州檀香扇厂工作室里,看到的就是就这样的一个道理。

    檀香扇玲珑纤巧,薄如蝉翼,一片好些的扇翅上的图案就由一万多孔眼组成。锯片、组装,锼拉、十多道工序,“三花”——拉花、烫花、雕花,哪个不需要心灵手巧,哪个不要匠心独运,哪个不要心如止水?

    拉花,就是用钢丝锯在扇骨上拉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孔洞,使扇面玲珑剔透。钢丝锯上下穿行,香气就随着飘落的木屑四散。雕花,是指在大骨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烫花又叫火笔画、烙画,是用特制的火笔在扇骨上烙了深浅浓淡的图画,过去没有电烙时就是用烧红了的铁针做的,盛夏炎炎,火盆和十几枚红烫的铁条,想起来扇扇子的哪知道做扇子的苦?

    所以世人称其神技。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厅里,微笑的师傅轻巧地拉着锯,耐心地讲给周围人听。这可是上百年的秘技哪,真够大方;最近是有说川剧的不传之秘“变脸”给外人偷学了,上上下下一片愤怒,可我们制扇的师傅竟然如些坦荡;老师傅笑笑:技术带走的。没有十几年,二十几年的锻炼,哪能做的下来?一把还好的扇子,单拉花就要一年时间。没有金钢钻,谁也揽不了瓷器活。单单一把钢丝锯上的山山水水,就够你走个光阴荏苒了。





^^四

    今年夏天市区终于不再拉闸限电,空调终于可以照常开放;实在是舒服;当然也不再会的停电一说。然而万人空巷看一部电视剧,打着扇子逮蛐蛐,找蝉蜕的日子也远了。

    檀香扇摆在厅堂中,缀了象牙红木的扇面玲珑剔透,典故,情趣,美不胜收。人们来来回回,惊讶着生活里的奇迹;一把扇子一个故事,既不重复,也不轻佻。用扇子做礼物,雅致又有情趣。生风的工具总算是提了干,人们的手中的扇是不多见了。出门打的,进门空调电扇,还用它干什么?

    不过想想街角纳凉打扇给孩子的阿婆,看看6月高考场外父母挥成一片的折扇团扇,心里真有些奇特的感觉:

    扇子的故事还要走下去很远。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