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盏古灯落户金千灯

城市商报 20060509 十卷003页

■曼悠、程白弟

每当夜幕降临,那万家灯火的景象常常会让我们想起灯与人类相依相伴共同发展的历史。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因此,从古至今不断发展的灯具也就成了人类文明的载体,家在北京的殷小林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收藏中国古代灯具,从原始社会的石灯到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留下的煤油灯,目前藏有1100多盏不同时期的灯具。一年前殷小林与昆山千灯结了缘,这段完美的“姻缘”近日终于产下“结晶”———千余盏古灯正式落户昆山市千灯古镇,取名为“千灯馆”。

    殷小林收藏油灯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从七八千年前的石器灯具,到宋元时期的瓷灯,再到清末鸦片灯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用的煤油灯,品种十分多样。殷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搞收藏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而且“做的是没本的买卖”。他是从收藏奇石转为收藏古董,最后转到收藏灯具的。最初是为了布置新装修的房子,在旧货市场上买了几十盏各朝代的灯具摆在家里。有些朋友到殷小林家里做客,看到这些油灯,就说:“殷小林,原来你在专门收藏油灯啊!”就这样,殷小林专门收藏油灯的说法就在收藏圈内传开了。正巧有位电影导演,想拍个中国古代油灯的纪录片,就找到殷小林家中。看到殷小林收藏的仅有的几十盏油灯后,这位导演又说:“原来你不是专门收藏油灯的啊。”受此刺激,殷小林就为自己定下了专项收藏古代灯具的目标。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在文物鉴定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所以他只能凭借自幼在书画等传统文化方面积累的知识,从审美角度去买油灯,随着收藏的发展,渐渐丰富自己在鉴定方面的知识。

    殷小林说,上世纪80年代,他的收入不高,每月连工资加奖金都不到100元人民币,而且还要维持家庭生活,能够用来购买藏品的钱并不多,所以殷小林把自己的收藏定位在中国历代民间油灯。相对于宫廷灯具来说,民间的灯具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加贴近,不同朝代的灯具的变迁,能反映中国文化的发展。

    20年来,为得到一盏灯,老殷常不惜跋涉万里,吃尽千辛万苦。因其对灯具的执着名声在外,国内外很多爱灯之人,也常给予他诸多帮助。如陕西有一人,在电视上得知他收藏灯,特地托人将自己家的一盏古灯带往北京转交给他。前几年,老殷曾在北京举办过多次灯展览,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正因他的数次露脸,一年前,正欲在古镇筹建一座千灯馆的千灯镇找上门,殷小林一听千灯镇的名字,当即就拍板决定将自己收藏的千余盏灯安家在千灯。(曼悠程白弟文/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