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商人带流失国宝“回家”

姑苏晚报 20050729 四卷067页

■沈红娣

一对不起眼的“珐琅彩”烟笛回国后拍卖价达到了20余万元,一个英国书店角落里卖的玉佩竟是“乾隆工” ……两年间,苏州商人的足迹遍布了欧美、南亚等地,淘回了一大批流失国外的艺术品――― 

    千叟宫灯联“一拍成名” 

    今年6月16日,在天津友谊宾馆开槌的天津国拍2005春季拍卖会异常火爆,其中令人瞩目的“千叟宫灯联”珍品,在流失一个多世纪后,从欧洲重返故里,并以374万元仅次于齐白石大作《荷花》440万元的不俗价格拍出。据专家考证,千叟宫灯联的织造年代应为乾隆年间,是由清宫廷御制,专用于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帝主持举办的“千叟宴”会场,因此除北京故宫秘藏外,此千叟宫灯联是清代宫廷有关“千叟宴”史实的惟一文物。而此“千叟宫灯联”便是苏州商人黄涛所在公司驻丹办事处和驻德办事处工作人员在西欧征集回来的,黄涛参与了论证、收购乃至拍卖过程。“这一艺术品,我们在西欧买回来时,只有3000美金,但在天津拍卖会上却一下子拍到了374万元,回流艺术品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而黄涛给记者举的另一个例子便是他在欧洲买下的一对“珐琅彩”烟笛,当时在古董市场里淘到的时候,他只花了1000美金,但到了国内拍卖行就拍到了20多万元。 

    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间,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达到国家一、二级的文物有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而1992年之后,一些海外收藏家开始陆续将文物艺术品拿到大陆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售。随后十多年来,从海外征集的文物一改过去价位偏低的状况,中、高档次拍品的比例逐年上升,刷新纪录的高价位成交拍品基本上都是回流文物,有些回流文物的成交价位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文物价格的“回归”,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从根本上改写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物外流的历史。 

    “回流的艺术品不仅销路好,而且赢利空间也比较大。”黄涛说,相对于在国内民间的艺术品,这种从海外回流的艺术品一般保存完整、品相好、做工精细,特别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欢,最主要的是“出生”中国的古董最终回归祖国,在精神上也常常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苏州,和黄涛一样做海外艺术品“回流”的苏州古董经销商还有十来位。尽管他们是商人的身份,但是其让很多流失在国外的艺术品重新回到国内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其经营的范畴。 

    苏州商人海外“淘宝” 

    国内艺术品流失国外大致有几个阶段,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带了许多工艺品沿途进行海外贸易,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了几次大规模的外国侵略,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之中,艺术品开始流落海外,并迅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海外艺术品市场兴起,不少人到中国来采购,苏州画家魏本雄告诉记者,当时很多画家还没有成名,包括他自己都有许多作品,三文不值两文的卖给了台湾、新加坡的一批收藏者,“其中有的字画几毛钱或者几元钱就肯出手了”。而近年来,欧美和东南亚、日本等地经济起伏不定,国外藏家们普遍都受到经济低迷的困扰,而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大量民营企业家的崛起,使他们看到出手中国古董的良机。 

    苏州商人黄涛海外“淘宝”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最初是出国旅游顺带购买一些艺术品,但渐渐地发现在艺术品市场中“淘宝”不仅经济上获益颇丰,而且看到流失的宝贝被自己抢救回国,一种民族自豪感也不禁油然而升。黄先生向记者介绍,有一次他在英国一个很不起眼的书店里闲逛,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一块玉佩,凭着自己多年经营珠宝生意的经验,他一下就看出这块质量、款式、材质均属一流的玉佩是乾隆年代的工艺,掏出300美金买下后,当时卖给他的英国老板还比较惊讶,但回国后在上海拍卖行里一下子就拍到9万人民币。后来,他便多次往返,收购了许多有价值的艺术品,从与溥仪同辈的溥儒晚年精品《双童牧牛图》,到黄胄、李可染、李苦禅等名家的字画……黄涛还告诉记者,根据线索他又与南美国家的古董商取得联系,并办好了月底的出国签证。 

    苏州收藏市场升温 

    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温文尔雅的苏州人向来是“慢一拍”的。就拿书画为例,全国的书画市场可以用发“高烧”来形容时,业内人士称苏州最多也就是个“小感冒”。但近两年来,苏州商人却以超人的速度跻身艺术品收藏市场,艺术品拍卖会在苏州上演的频率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胡先生介绍,在上海、南京、无锡等地的拍卖会上“熟面孔”越来越多,而据他估计苏州人至少占到了1/3。而为数不多的海外“淘宝族”中,苏州商人也抢得一席之地。 

    黄涛告诉记者,每次出国淘宝,他都会拉上几个商界朋友一起参与这项工作,慢慢地像他一样到国外淘宝的苏州商人也越来越多,而正是这些苏州商人带热了苏州艺术品的收藏市场。他告诉记者:“以前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海外艺术品的价格太高,因此连价格都不敢问。现在则不同了,只要有价的艺术品,不管多少钱都有人买。而且在‘回流’的艺术品中,精品较多。中国艺术品‘回流’,表面上看是中国商人在推波助澜,是利益驱使,但是其根源还是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