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人和两件故宫书画藏品

苏州日报 20160812 B第04版

■杨瑞庆



  昆山,文化底蕴深厚,除了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诞生在这里外,而且还有两件故宫的书画藏品曾经结缘昆山,一件是张丑曾经收藏的陆机的《平复帖》,一件是顾鼎臣曾经收藏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平复帖》

  打开“昆山名人榜”,陆机(261-303)和陆云(263-303)的名字赫然领衔,因为他们兄弟俩是昆山文学艺术史上的“开路先锋”,人称“二陆”,由于各自在擅长的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陆”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何以拥入了昆山的怀抱?还得说一说昆山建制的历史沿革。
  昆山水土肥沃,气候湿润,早就成为宜居佳处。周朝时就街坊林立,娄邑县应运而生,秦国时改称为娄县。那时的娄县幅员广阔,管辖到今江苏太仓、上海的松江、嘉定、青浦等地区,华亭就在娄县域中,“二陆”理所当然地成为曾经的昆山人。
  娄县于南朝时改名为昆山县,据说还与“二陆”祖居华亭有关。嘉靖《昆山县志》载,“(天马山),陆氏之先葬地,而机云(陆机、陆云)出焉,人以玉出昆冈比之,故易名昆山”。可见由于当时陆机、陆云的名声远扬,就将“葬地”名曰“昆山”,还将东迁的娄县改称为“昆山”。从此,昆山这块风水宝地千年风流,人才辈出。在随后的县志区域变迁中,逐渐将松江、嘉定、太仓等地划出单列,最后,将“大家闺秀”的昆山变成了“小家碧玉”的昆山。当然,“二陆”的祖籍还是属于原来的大昆山。
  “二陆”出身名门,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父亲陆抗为东吴大臣,由于从小得到家庭的栽培,后来“二陆”均有建树,都成为西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相比之下,陆机比陆云更胜一筹,曾有“百代文宗”的美名,主要得益于他拥有两件举世闻名的杰作。
  一件是具有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山之作《文赋》。其文辞优美,想象丰富,思辨洒脱,神采飞扬,一直成为后人创作文学作品和批评文学作品的理论依据。《文赋》将文学引进了艺术殿堂,成为后世敬仰的美学佳作。
  另一件是现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平复帖》。其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文有“平复”字样,故名《平复帖》。陆机的这幅字帖并非字之最精,而是字之最早的书法藏品,比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帖》还早了一百年,成为研究中国书法史的“起步”作品。其字见证了汉字的流变轨迹——这是由隶书、楷书向行书、草书过渡的字体。全帖9行84字,飘逸灵动,多枚收藏印章见证了字帖蕴含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其中就有明代昆山大收藏家张丑的收藏印章,直接佐证了《平复帖》结缘昆山的事实。
  《平复帖》曾经辗转数十人之手,最终由民国文人张伯驹以重金购得,并于1956年捐献给国家,才有幸保存了这幅价值连城的名帖。
  《平复帖》是历史上第一件保存完好的真迹书法作品,故有“法帖之祖”的美誉,当属国宝级的艺术精品。2011年4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之一就有陆机的《平复帖》。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特邀9位考古专家,在洋洋洒洒的国宝级书画作品中评选9件“镇国之宝”,《平复帖》荣幸地名列其中,让昆山人也分享到一份弥足珍贵的自豪。

  《清明上河图》

  明万历年间,昆山人张丑(1577-1643)不但喜好收藏,还擅长评论,曾著《清河书画舫》十二卷,该书中披露了许多邑地的收藏信息,其中就有一则吸引眼球的记载:“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旧藏宜兴徐文靖公家,后归西涯李氏,李归陈湖陆氏,陆氏子负官缗,质于昆山顾氏,有人以一千二百缗购送严分宜(注,即严嵩)。”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作者张择端(1085-1145),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整图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结构严谨,描绘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画作一经诞生,就得到了收藏家的青睐。从张丑披露的文字中可知,《清明上河图》先后在宜兴和西涯两地收藏,再后来就是到了“陈湖”的“陆氏”之手。陈湖即苏州境内的澄湖,据考,陆氏就是长洲(今苏州)人陆完(1458-1526),官至兵部尚书,于明嘉靖三年(1524),他从“西涯李氏”手中获得了此画,并作题记收藏。上述之后的一段文字,由于言语过简,读来有些费解。如昆山顾氏究竟是谁?为何此画会购送严嵩?有晚明李日华撰写了《味水轩日记》,说到《清明上河图》的动荡身世: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字画,便别有用心地央求陆夫人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陆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随带笔砚,以防仿制。王某虚伪地欣然从命,在赏画期间,前后往来两三个月,通过王某的细察和强记,竟然临摹出一幅还有几分相像的《清明上河图》。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这幅名作,都御史王忬为了拍马奉承,便花12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了那幅仿制赝品,然后献给了奸臣严嵩。就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其府上装裱匠汤臣发现画作有假,并当场把图上的墨色用水冲掉了,在场官宦大惊,这明显是王忬在戏弄严嵩。严嵩恼羞成怒,随后就将王忬处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被抓去坐牢,后将他饿死在狱中。实际上,真迹《清明上河图》在陆完死后,其儿急等用钱,就卖给了昆山的顾鼎臣,不久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后来严嵩落败,家产籍没,《清明上河图》有幸再入宫廷,但后来又掀起了跌宕起伏的收藏风波。
  事实上,自从1101年张择端创作了《清明上河图》后,即被宫廷收藏。宋徽宗赵佶曾在卷首题五签。后汴京失守,画作被金人掠去。元朝建立后,《清明上河图》重被皇室收藏。后被一位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从此,真品《清明上河图》流落社会,直至明嘉靖年间落入了昆山人顾鼎臣手中。
  顾鼎臣是弘治十八年(1505)的昆山籍状元。他中榜后,由于才华横溢,一直受到朝廷的重用,官至礼部尚书。从当时顾鼎臣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来看,应该有条件拥有这幅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使《清明上河图》的命运又前途未卜。
  到了嘉靖皇帝时,将严嵩罢官,而且抄没家产,那幅真迹《清明上河图》才有幸重回宫廷。直至清王朝覆灭之际,末代皇帝溥仪又将《清明上河图》带出宫外,随后此画颠沛流离,最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
  回眸《清明上河图》的收藏史令人惊心动魄,虽然此画在昆山人手中只逗留了极短的一段时间,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