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兼融 质妍相生——读王国安书法

姑苏晚报 20161230 b第05版

■李刚田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传承有绪,人文荟萃。苏州的书家追求高雅,重视积淀。老一辈书家费新我、沙曼翁、祝嘉、宋季丁等以碑入帖,碑帖兼收,成就卓然,给后学者以启示。当下中青年书家坚持碑帖结合创作的已为数不多,并且以清雅风格由碑入帖而有收获者更少,苏州王国安为其中的佼佼者。
  王国安,别署谷安,室号静斋,1957年2月生于苏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国安早年蒙祝嘉先生指点,从汉隶入手,又随宋季丁先生游学多年,始知书法有“拙”,并在学习创作中,时时感悟。其早年学习隶书,以汉《石门颂》为主,先后临习《杨淮表记》、《广武将军》、《好大王》、《华山庙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秦汉帛书等以丰富变化;同时临摹《散氏盘》、《石鼓文》、《泰山刻石》,以增加隶书的古意;正书临习《郑文公碑》、兼及《张黑女墓志》、《瘗鹤銘》、《张猛龙碑》、钟繇《荐季直表》。90年代开始学习行书,从李北海《麓山寺碑》入,也喜右军之精妙,董其昌之清逸,兼及米芾、王铎等,后期比较关注八大、良宽、弘一等,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创作中。
  国安貌厚朴而心性洞明,每每临习古代碑帖,力求形神兼备,故而所临之碑帖少则3~5年,多则10余年,而且选择喜爱的、需要的、进行阶段性的反复临池,在温故知新中渐入佳境。其学书从传统经典入手,取向古朴,基础扎实,不断积累充实。
  其书法创作多见隶书、行书,虽体势稍有变化,但总体追求古雅质朴,沉着内蕴。隶书以《石门颂》为基,追求率真、古拙,近年作隶平添典雅平和、简朴清逸之美。行书以李北海《麓山寺碑》为基,参以篆隶用笔,大字似近鲁公,点画浑厚、气息流畅,小行书近右军、董其昌秀逸灵动,淡雅蕴籍、疏朗遒劲。近年来,以碑入行,作小行楷,似得古意,近八大,弘一意象,温文尔雅,恬然萧散。或空灵,或朴茂,渐渐触摸到了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此也许是广涉、博观、锤炼后的偶然所得,更近传统、更近自然,更彰显自己个性风格。
  书法之“道”,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其实在求“技”的过程中,通过临习,以经典为师,与古人交流,通过多种书体不同内质的练习,转益多师,深思笃行、兼收约取,在锤炼中功力的日积月累,技法的兼收并蓄,性情的自然流露,厚积而薄发,何尝不是进“道”之路,是一种进“道”的修炼。国安以虔诚、敬畏之心学习书法,潜心传统、广泛吸收,不去妄论创新,而日将月就,心中腕底新意自生。
  在获江苏首届书法提名奖时,国安在获奖感言中说:“我学书40年,临习不辍,崇尚质朴率真、碑帖相益,所谓古质今妍,然不可偏废。秦汉碑刻,气象博大、气息古朴、线质遒劲。而二王法帖精致典雅、秀润流美,精巧而灵动,又八大、良宽、弘一之笔,寓雅拙于平淡之中,似可窥得晋人率真空灵之趣韵。古法精妙,每每使人废寝忘食、留恋忘返。……明窗静几,焚香开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兴致所致,展纸书来。唯求乞得十年暇,漫随古迹游天涯,此人生之快事也。”
  在几十年的书法学习、创作中,书法已成为国安的生活方式,从中获取安静,得到无限的乐趣。入道愈深,与功利愈远,进入了放松、自在的书写状态。眼界宽阔,襟怀包容,古代作品、现代作品,各种书体、各种风格皆可赏析,皆可为国安所取,正合苏州的一句俗语:甜中意、咸欢喜。同时进行多种创作尝试,不同的纸笔材料、不同的碑帖取法、不同的笔情墨趣等等,尽可能避免长时间的重复自己,寻找不同的感觉,以祈求获得新的灵感。
  在时下书风浮躁中,国安能闹中取静,难能可贵。静静品读国安书法,如与作者同舟俯仰而陶然共乐之。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