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玉器鉴定再现火瀑

姑苏晚报 20060416 八卷051页

■张缮

本报记者 张缮

    继本报3月19日在大公园成功举办“钱币专题免费咨询鉴定”之后,昨天下午,本报再度与苏州市政协文史委、苏州市收藏家协会联手,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玉器专题免费咨询鉴定”活动,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场面非常火爆。

    鉴定一度被迫中断

    大公园那次由于是在室外,人太多,秩序维护有点难度,这次移师丝绸博物馆的室内,在如何维护好秩序上,组委会可谓是动足了脑筋。杨震华、蒋喜、许志祥、顾林生四位专家一字排开,组委会用几张桌椅将要求鉴定的市民与专家隔开,排队按顺序给专家鉴定,并派专人维护秩序。

    鉴定是下午1点开始的,才进行了一刻钟,可能是市民要求鉴定的心情太迫切,争先恐后挤着向前,队形一下子乱了,都哄到了专家面前。专家面前挤满了人,而且声音吵得说话都听不清,眼看场面要难以控制,组委会临时决定,鉴定暂停,并反复劝说市民不要着急。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市民在劝说下改为在每个专家前面各排一列队,鉴定才重新开始,秩序才慢慢好转。

    组委会人员说,其实排好队按顺序看,要比乱哄哄的轮得快,希望市民以后在本报举办的类似活动中,要多配合。

    多件宝物价值上万

    这次鉴定,普通的东西固然不少,但几位专家也看到了多件价值上万的东西。

    最让专家难忘的是一件唐代龙纹杯,是一位女青年拿来的,据说是她奶奶传下来的。杨震华老师事后还一直在念叨着这件东西。杨老师说,她过目的玉器多得不计其数,唐代的玉杯却难得看到,那玉杯的纹饰工艺很好,可惜玉质有点欠缺,但也要值好几万。女青年没料到玉杯值这么多钱,开始她一直不让我们拍照的,心里一高兴,同意给我们拍她的藏品了。

    临近结束时,一位男青年拿来两块古玉,经鉴定,这是一件良渚文化的玉斧,价值不菲,可惜碎成两块,价值大打折扣。

    另外,一块雕有“瓜瓞绵绵”纹饰的圆佩,一件明代青玉谷纹圭,一件巧色巧作的玉马等宝物,价格都要在一万至数万之间。

    老百姓的持宝心理

    在鉴定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件东西值多少钱?”杨震华老师的女徒弟梅亚文在一旁与记者交流时颇有感慨,她曾留学英国,她说,中国老百姓有了古董,就急于变现;而在外国,老百姓有了古董,会把古董供在家中,常请亲戚朋友一起欣赏,是引以为豪的事。中国老百姓请专家鉴宝,最关心的是价格,至于宝物的历史、艺术性,则不问也没关系。

    近年,书画在拍卖市场涨势惊人,玉器的涨幅没有书画那么高,专家认为,现在投资玉器,很有升值潜力。

    杨震华告诉记者,玉器不同于瓷器、书画,在玉器的价值构成中,质地占了50%%,工艺占30%%,历史价值占20%%。收藏玉器,一定要挑质地好的玉,最好是籽料带皮的新疆和田玉。有的玉虽然是古玉,但质地差,则卖不起好价钱,升值潜力也不大;有的玉虽然是新玉,但质地好,就很有升值潜力。新玉价钱比古玉高,是常有的事。质地差的新玉,则没有什么收藏价值。玉不能光看其白不白,还要看其是否温润,硬度、紧密度如何。现在市场上有好多玉看似很白,其实是青海玉、俄罗斯玉,收藏价值不能跟新疆和田玉相提并论。缅甸玉也远不如新疆和田玉。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