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花盆有了“个人档案”——文博专家妙手延年

姑苏晚报 20060908 11卷026页

■逢治

本报讯(记者 逢治 实习生 王宁)《虎丘古花盆考证资料汇编》近日出炉,此次虎丘山风景区委托苏州博物馆成功修复192只花盆,专家们进行考证、鉴定以及绘图、照相的资料一一登记在册,据悉,这是苏州首次大规模修复盆景花盆,并为其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

    作为苏派盆景的集中展示之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园的虎丘万景山庄陈列有数百树桩、水石盆景精品,而对于有“一景二盆三几架”之称的盆景艺术而言,花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虎丘陆续换下的200余只花盆中,有百余只出现了裂缝、缺角,甚至断裂等严重破损险情,为了抢救修复这些古盆,虎丘风景区请来了文物专家为其“延年益寿”。如何利用文保技术让古花盆再生,苏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丁金龙声称,这也是考古部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如何按文物要求保护这些先人的遗产,苏州博物馆考古部的工作人员特意赶赴上海、南京等地向专家讨教修复技术,并在经过多次成功试验之后,才着手进行抢救措施。由于粘合过程中绝不能损坏本体一丝一毫,他们采用了现代黏合剂,效果不错,而对于缺损部位,则是用现代材质加以矿物原料进行修复完善。有些还需要动用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固。如民国时期的一只宜兴紫砂圆盆,这件直径80多厘米,高度达70余厘米的庞然大物,原本碎成两半,是数个工作人员花费整整两天才令其“瓦全”。而原来碎为5块的海棠形双铺首紫砂盆也在工作人员的一双妙手中完美亮相。

    据专家介绍,百余只花盆的年代颇为久远,有的甚至可以追溯至明代,而不少清朝、民国的古盆由于做工考究、质地上乘,也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如一些古盆刻有“葛明祥、葛源祥”的铭章,他俩制作的龙缸、花缸在清朝畅销南洋,盛传于世,凡有他们镌刻印者,都为名贵之器,不过遗憾的是,经过考证之后,专家确定这些均为同代仿制品。有的花盆则有“鲍明亮”的落款,此人也是清代制作紫砂器皿的高手。此外,为了弄清个别落款和别号,专家还查阅了众多史料,修复结束后,还特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省文物鉴定委员会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