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口农家观裱画

姑苏晚报 20051205 四卷125页

■吴谷红

早就知道胥口农民画是颇有名的,市场需求量大,上档次,却想不到胥口农民对裱画也如此娴熟。历史上,苏裱也是非常有名的,它和京裱比较,具有配色考究、艳而不俗的特点,而与日本装裱相比,又富有传统配色、镶料协调的完美。一幅中国画,一经装饰,即显出笔墨和意韵,成为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

    去的那天正好是台风“卡努”来临,我们一行直奔农家小院。天空飘洒着一阵阵雨丝,吹走了今年夏日最后的燥热,远离了城市的喧扰,嗅着一股股清新宜人的空气,心情也就突然高昂起来。推开贴着“福”字的大铁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幅幅贴在墙上正在装裱之中的国画了。女主人向我们抱怨,“唉,为了做这裱画,所有的墙面都成了花猫脸。”

    据吴县县志记载:裱画在明清时期即进入了鼎盛时期,而苏州当时有不少的裱画作坊就坐落在养育巷、吴趋坊及宫巷等一带,更有像古松帝、红鹅仙馆类似于商店的会所专营字画等等。到了民国以后,由于战乱不断,裱画行业日益萎缩,不少艺人为生活所迫,含泪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专业,漂流四方,只能去做小工或摆摊贩物。可以这么说,裱画艺术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的。

    如今幸逢太平盛世,百姓需要陶冶情操、需要高尚休闲,与书画艺术相伴的装裱行业也开始兴旺起来。主人告诉我们,他们村上有好多户人家都以裱画为生了。就说他自己吧,这个行当也做了十多年了。有一次接到一张特名贵的书画,连夜赶工,一下子就赚了三千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巴人,跃入高雅的书画艺术殿堂,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主人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什么叫红货,什么叫白货,并示范给我们看装裱制作的一系列工艺过程。搞裱画的人除了要会裱,更需要有一些绘画技巧、历史知识及鉴定鉴赏方面的学问。在这方面我们这位农民兄弟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操着胥口人特有的拖调声跟我们解释,由于小时候特别调皮,父母也没有时间管他,不肯好好读书,老早就离开学校闯荡社会了,现在深感知识不够用。不过,他又很自豪地向我们倾诉,对于他们的孩子,那是要不惜一切代价,让他进最好的学校,哪怕是最昂贵的学费,他们也肯花费。现在他们这样含辛茹苦,就是为了孩子。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