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音

苏州日报 20041214 二卷55页

■何大明

沿着中张家巷这条通幽的小巷,穿越悠悠的时光隧道,我来到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叩拜传承天堂之音的艺术殿堂。

    沈宅,这座列入市控制保护古建筑的老宅,如今枯木逢春,承载起评弹博物馆的厚厚积淀。博物馆大门口,青铜铸书魂,塑有一组说书艺人赶场子的雕像。停下黄包车的车夫,准备下车的艺人,笑脸相迎的书场老板,栩栩如生,定格了难忘的瞬间。“论世三千余年惟妙惟肖,弹词二十四史亦庄亦谐”。柱上的这副楹联,浸淫着评弹别具一格的无穷的魄力。

    进门为门厅。正中的落地磨漆屏画,描绘清初说书名家柳敬亭青年时代拜师学艺的故事。右侧立一长条木屏,上刻清代弹词名家王周士的《书品》精华。左侧再现昔日“老义和”茶馆书场一角:铜壶锡壶紫砂壶,百年老壶沏出浓郁的评弹书韵。

    过门厅,为一座幽雅的小庭院,庭内,卵石铺地,湖石翠竹点缀。镶嵌花篮柱的砖雕门楼,题额“紫气东来”,为昔日沈宅故物。一座方形纪念石幢,刻下了饱经风霜的历史沧桑。一幢两制,叠砌的石材新老不一:既有镌刻古人题词的老石,又有镌刻今人题词的新石。傲然而立的石幢,树起了一座评弹艺术继往开来的丰碑。

    第二进正厅辟为书场,题额“吴苑深处”。围以栏杆的书台,飞檐翘角。匾额“珠落玉盘”,取白居易《长恨歌》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旁有抱柱联一副:“沧浪亭御前弹唱垂青史;光裕社启后箴言耀艺坛。”书场正中竖放两张状元桌,四周围围以方桌方几,皆配置雕花座椅。每天下午一时半,书场聘请名角前来献演。书场左右两侧墙壁上,悬挂经典的传统书目展图。左侧三幅为评话名篇,分别是《水浒传》、 (岳传》和《三国演义》。右侧三幅为评词名篇,分别为《玉蜻蜓》、《珍珠塔》和《三笑》。典雅温馨的书场,吸引了广大听众前来一饱耳福眼福。  

    第三进为楼厅,楼下辟为评弹艺术陈列馆。听顾克仁馆长介绍,展馆重点展示评弹历史发展全貌和名家流派表演特色,用高科技手段体现评弹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出场景和行业习俗。馆内藏有评弹各类珍贵资料1.2万余件,以及各种评弹孤本、脚本几百部。作为一名苏州人,我为家乡的天堂之音感到骄傲。

    这是一座荟萃评弹艺术的大观园。漫步其间,我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展馆中部,陈列著名评弹艺人王石泉、马如飞等八位名人的木雕头像,并配以文字说明。展馆左右室,分别陈列评弹不同历史时期的有关资料。除了图文并茂的图片,还有珍贵的实物资料,如清同治年弹词《锈像双珠凤》刻本,演出用的琵琶、三弦、檀板、定音器等。博大的评弹艺术历史文脉,结晶出一颗颗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逼真的立体模型,如玄妙观三清殿露天书场、上海十里洋场书场。运用现代化的投影成像手段,还动态再现了民国时期茶楼书场的热闹场景。  

    展馆的楼上,为中央领导关心评弹艺术专馆。陈云,苏州评弹的忠实知音,生前曾为评弹艺术题词“出人出书走正路”。馆内珍藏着陈云夫人捐赠的陈云生前评弹音像资料560余盒。  

    陈列馆后面的庭院内,还别出心裁,配置了一座具有苏州园林韵味的大型书场模型。临水的书场,马头墙高耸,雕花窗镶嵌。一股淙淙清泉,从高墙外流人台下的—泓碧波。以前,光裕社每逢农历年终,都要组织颇具规模的评弹会演。这座书场,就是当时会书的真实缩影。书场一侧的大门外,有停下轿子的轿夫,有站在节目单下观看的顾客,有正在检票入场的听众。书场内,桌椅整齐排列,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造型多达51人。怀抱琵琶正在演出的艺人,手摇折扇的观众,卖五香豆的小贩,冲茶水的茶博士,手持插有挖耳草把的小贩,三教九流神态各异,生动再现了过去书场会书的盛况,源远流长的苏州评弹艺术,人文荟萃的天堂之音,正从这座浓缩的书场,正从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不断地走向世界!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