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苏作”助力“苏作” 重振雄风

苏州日报 20160812 A第11版

■新月


  □苏报记者新月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是千百年来苏州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她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传统手工艺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苏州工艺美术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保护,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健康发展,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为此,市政协成立课题组,深入实地调研,通过访谈座谈等形式,对苏州工艺美术行业进行调研,针对当前该行业发展中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7月26日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二十六次常委会议,经过专题协商,审议通过了《关于传承“苏作”遗存,重振苏州工艺美术雄风的建议》。

  【现状扫描】

  6000家企业年产值200亿
  “苏作”技艺精湛效益显著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做工精细,佳品迭出。主要有苏绣、缂丝、苏扇、剧装戏具、红木家具、民族乐器、湖笔、玉雕、石雕、砖雕、核雕、竹雕、漆器、木刻年画等,基本涵盖了国家确定的11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大类,先后有100多种产品获得国际金奖、国家金银奖、部省优质产品称号和中国百花奖,显示了雄厚的实力和精湛的技艺。计划经济时代,苏州工艺美术是我市出口创汇的大户,苏州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工艺美术之都”。进入新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继续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成功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近年来,我市在保护与传承工艺美术行业做了不少工作——
  立法保护,规划先行。2012年,市政府颁布实施了《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在2013年制定《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了我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发展路径、主要措施和相关政策,从政策法制层面上为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加强领导,行业自律。2012年,我市成立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市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支持推动行业协会建设,鼓励在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下面成立分会或专委会。开展政府职能委托、转移的试点工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自律、规范经营、反映企业诉求方面的作用,促进工艺行业的健康发展。
  搭建平台,宣传展示。我市陆续投资兴建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市非遗馆、丝绸博物馆、御窑金砖博物馆等一系列宣传展示场馆,征集收藏了一大批珍贵的工艺美术精品。组织承办了两届“中国(苏州)‘子冈杯’ 玉石雕精品展”,国内外玉石艺术家踊跃参展,
  成为国内行业权威展会。通过平台的搭建和展会的举办,扩大了苏州工艺美术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尊重人才,积极评优。我市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国家、省、市工艺美术大师申报、评审、命名工作力度。2011年以来,我市有1人新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5人新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32人新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116人被评定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目前,全市从事工艺美术各门类的生产企业(包括民营、个体企业)已超过6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年生产销售总量经业内推算约为200亿元左右。特别是苏绣、苏扇等的制作在国内首屈一指,苏州玉雕技艺精湛、声誉日隆,剧装戏具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

  【瓶颈剖析】

  亟待告别作坊时代“苏作”发展面临七大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多元文化不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保护和发展遇到了体制机制、市场导向、技术更新、人才培养和文化变迁等带来的诸多困难与矛盾。在调研中,市政协发现:
  体制机制仍需理顺。工艺美术产品具有文化传承和实用商品双重属性,需要政府文化部门和经济部门的共同关心扶持。虽然我市已经成立了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领导小组,但在成员配置、资金落实方面均未完善,领导尚未到位,无法开展日常性的指导协调工作。文化、产业部门对工艺行业的扶持权责不够明晰。
  政策法规还需完善。国务院和江苏省均颁发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从法规的层面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行为规范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我市虽然已经制定了《工艺美术发展规划》,但至今仍停留在远景规划上,相应的保护条例和具体实施细则没有出台,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并未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人。
  资金投入未形成合力。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均加大了对传统工艺美术资金扶持力度。但相关部门各管一块,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重复扶持或管理盲区等现象。扶持资金没有统一扎口,不能形成合力。缺乏顶层设计,无法形成对工艺美术产业链的系统性配置与领导,缺少对产业链关键节点和薄软环节的重点扶持。
  产业化发展困难重重。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目前大都是以传统手工业生产为主的众多小企业、小作坊和工作室,企业规模小、品种门类杂、市场影响小。缺少大型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在市场开拓、品牌推广、扶持资金对接和规划落地上,缺乏有效的企业载体,整个工艺美术行业产业化发展困难重重。
  人才队伍后继乏人。目前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生产、技术骨干主要是原市属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现在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工作环境,收入待遇、学艺期长等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很多人学了专业也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现有劳动力密集的手工作坊,用人方向也开始有规模地向东南亚、朝鲜等地转移。
  对设计创新重视不够。目前传统工艺传承主要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注重传统题材和工艺技法的传授。形成相对封闭的业内规范,对设计创新的认同感不强。出现“老题材老做,老做老题材”的现象。目前政府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也主要针对传承人等特定技术工匠,而对设计创新这一关键环节扶持相对不足。导致部分工艺产品与现代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市场需要脱节。
  市场开拓缺乏有效渠道。我市众多的工艺美术小作坊、小企业之间各自为战、无序竞争,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好我市传统工艺美术整体优势。在营销上主要依靠个人知名度和人脉关系,缺乏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和手段。在行业内也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型工艺美术企业和驰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高。

  【建言献策】

  传承历史 重振雄风七项建议助推“苏作”跨越发展

  进入21世纪,传统工艺美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市政协认为,只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就一定能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焕发活力,重振雄风。
  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建议由市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成员由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明确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各成员单位,积极协调,相互配合,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
  加大立法保护力度。在现有工艺美术发展规划基础上,尽快制定颁布《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从地方法规层面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提高保护工作法制化水平。尽快制定、出台《实施细则》,对发展规划提出的内容和措施,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统筹使用保障资金。整合现有扶持资金,成立“传统工艺美术发展产业基金”,由“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管理使用。
  对各门类品种分类扶持,重点扶持有市场潜力,带动影响力大的门类品种,对濒临失传的部分工艺门类,以保护传承为主。加大对工艺美术产业链中市场开拓、设计创意、展示展销以及产业化转化项目等薄弱环节的投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
  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政府通过规划引导,鼓励建立大型工艺集团,依托我市特色工艺美术保护基地产业集聚的优势,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具有市场前景的小微工美企业,组建大型工艺美术龙头企业。给予工艺企业等同于文化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发挥龙头企业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品牌共享优势,提高和扩大我市工艺美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加强工艺美术职业院校建设,倡导校企合作,开设特色工艺专业班,鼓励工艺大师兼职任教,加快培养一批直接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可借鉴新加坡经验,对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艺、艺术设计和市场开拓学员,设置政府全额助学贷款,毕
  业生进入我市工艺美术企业工作满三年,免还贷款。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予以全额学费报销。
  加大对设计创新重点扶持。“创意、创新、创造”是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导工艺美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挖掘苏作元素,鼓励原创设计,对优秀设计作品予以知识产权保护和奖励,按市场销售提成,利用文创设计企业对全球艺术潮流和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工艺新品,给传统工艺美术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使之充满活力。
  龙头企业主导市场开拓。打造完整的工艺美术产业链,关键是开拓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开发新品。龙头骨干企业要发挥整体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向世界推介展示精美绝伦的苏州工艺美术。建议在世界各大空港开设统一的“苏作”品牌展示窗口,不断轮展苏绣、缂丝、苏扇、玉雕、核雕、红木家具、漆器等“苏作”精品,办成永不落幕的展销会。 (□本版摄影 姚永强)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