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织锦在苏成功复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文物复制品通过专家验收

苏州日报 20060224 九卷010页

■倪晓英

本报讯(记者 倪晓英 实习生 王婕)二千年前的丝织品今人还能如原样织出来吗?记者昨日获悉,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和苏州丝绸博物馆复制的三件新疆出土丝绸文物复制品已经通过专家验收,并被国家博物馆和新疆自治区文物局收藏。国家文物保护所原所长王丹华等专家称赞复制品“质似、形似、神似”,复制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的复制项目是由新疆自治区文物局、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共同合作的。新疆方面提供了新疆尼雅出土的东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古锦、东汉“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和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南北朝“灯树纹锦”文物原件,这三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尤其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古锦距今已有近一千八九百年,是罕见的珍品。从古墓出土的文物,一旦遇到光照和细菌,会很快褪色、变脆,因此,文物保存的最好方法是真空保存。 

    国家级专家钱小萍很早就从事丝绸复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她参与的复制项目已经涉及到先秦(商、战国)、两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等各朝代的各类丝织文物。上个世纪80年代末,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一批战国文物,钱小萍率领技术人员参与复制其中的丝织品,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次复制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呈圆角长方形,两面长边上各缝缀了三条黄绢系带,锦面上有变形云纹、星纹,以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瑞兽纹样,在花纹间织出星占祈瑞文字,质地厚实、纹样瑰丽流畅,织物结构复杂,经线重数多达五重,难度非常大。本着“尊重原文物,不容许一点差错”的原则,钱小萍带领沈惠、王晨等复制中心工作人员先后三次奔赴新疆,进行文物原件的测试分析和研究。而且因为年代太久,织物不能用手触摸和拆拨,测试难度很大。在制定出了详细的复制规格和工艺图后,技术人员又着手寻找蚕丝、染色、上机织造,这些工艺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多次改进。经过五年的研究和试验,终于复制出了质似、形似、神似的三件古代织锦复制品。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