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洒脱 浑厚灵逸──张少怡书法作品赏析

苏州日报 20041114 二卷38页

■华人德

谚语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吴中山水形胜,自古多出人才。张少怡是苏州人,从小喝太湖水长大,小学、中学因成绩优异连续跳级,十五岁就高中毕业。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他以应届生考取江苏师范学院 (即今苏州大学)数学系本科,为苏州年龄最小的大学生。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和文物管理人员,多年来一直担任行政工作。

    张少怡八岁临池,从唐楷入手,习颜、柳。大学毕业后,业余潜心钻研晋、唐、宋、明以来法书名迹,尤其醉心于米南宫字,并参酌宋诸家及晚明董、王,或临习,或揣摩,颇多心得。

    当下有些中青年好谈创新,知道正果难修,急于求成,参辟支禅,抛却传统,不讲师承,饮酒啖肉,呵佛骂祖。更有野狐惑众者,以怪异丑恶为能事。对于这些情形,张少怡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无法不足观,而泥于法者亦不足观。要不为法缚,先须守法,最终方能超以象外而得其环中。”他还认为:“风格即展现自我,风格须逐渐自然形成,不能急于求成,然需着意培植,这是渐修的功夫,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如香象过河。要师古人,正根本,厚滋养,博观约取,一以贯之。也要师今人,否则会自我封闭,难有发展,但是不能随人脚踵,与时风流转,做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还要师造化,可以启迪心志,陶冶性情,触发灵感。”

    张少怡年届不惑,本来像他这样聪颖灵秀的人在学书过程中逞能取巧,变异求怪, 以尽早展露个人面目是常见的事,但是他知道,即使像怀素那样的大书家有观夏云奇峰的感悟,也是先从挥洒蕉叶万枚修炼起的。所以他不追求小智小巧,而是勤学苦练,常常临习碑帖要过夜半方休,乐此不疲。他虽以写“二王”体系的行草为主,但也兼涉汉代碑刻和北魏墓志造像,而且对碑志的兴趣愈来愈浓。他的行草洒脱豪迈,枯润相济,浑厚而充满灵气。隶书亦巧拙互用,不落俗格。

    三年前,张少怡曾特地来找过我,说他可能要调到木渎镇来工作,组织上已和他谈过话,并征求他的意见。他认为原来的职务较清闲, 业余时间可以潜心于书法,若到木渎工作,要负责分管市政建设和教育,将会很忙,会无暇顾及写字了。我建议他说,做事正当年少时,书法是余事,趁盛年精力充沛,可以为家乡多作贡献。木渎是一个和苏州同样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张少怡调来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取与“木渎”同音的“莫牍”为笔名,以示为木渎的建设可以丢开自己最喜爱的书法。但是书法已融入了他的血液。木渎近几年内修建了多个园林,品位甚高,题写布置,许多出于张少怡的策划。去年,由于他的促成和支持,木渎有所学校成了苏州市书协的书法教育基地。他还在木渎举办了几次书法学术活动。到了一定层次,书法水平的提高,不一定非要笔不停挥,手不释卷,或许锤炼意志,陶冶性灵,开阔胸襟,广作交游更为重要。张少怡近年字写得少了,但是字却愈来愈出色,今年他的作品在“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及“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中接连获奖并非偶然,也可证我语之不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