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州文化的特色

苏州日报 20041211 二卷52页

■苏简亚

苏州文化自其鲜明特色,这种精神国时意义久愈显其宝贵。苏州文化特色反映其内在先进性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使这里更加繁荣,成为“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在建设“文化苏州”过程中,无疑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精神,使之成为苏州发展的一个比较优势。那么,苏州文化的特色究竟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经济紧密结合 具有“重商”的色彩苏州及整个吴文化区域,最早乃“荆蛮之地”,其发展远落后于中原地区。泰伯、仲雍“奔吴”后,将中原文化带进,与这里土著文化结合,才有了严格意义的吴文化,他们他们首先疏理河道,治理水患,开发水利,提高耕作水平。以后这里的人民仍十分注重“造圩田、修水利、开运河”,“才形成今天这种水网交织、水路畅通局面”。可见,苏州文化乃至整个吴文化自始就与生产活动紧密联系。这也正是“水文化”源头所在。

    随着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增加,这里成了全国富庶之区,便在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且不说早期的“陶朱公”(范蠡)从商成为巨富;元末明初,大商人沈万山更是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富可故国”。后来,又有苏州太湖“洞庭商人”名闻遐迩。明清后,商品经济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再加上有“便捷的水路交通”,于是“将苏州与散处四周、大小不等的江南市镇联结在一起,形成以苏州为中心的市场网络”。正是这一时期,这里开始生发了我国最早资本主义萌芽。 

    近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和现代生产技术引进,我国的外贸和现代大工业又在苏州这样的一些地方首先得到发展。早在19世纪末,苏州的“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就已使用意大利和英国机器,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的十年间,苏州就开办了丝厂、布厂、纱厂、罐头食品厂、碾米厂等十多家近代工业企业、走在全国各城市之前。这显然也与文化特性有关,它较少“封闭保守”,吸纳外来先进思想和先进科技能力比较强。

    科技含量很高  具有“重科技”传统

    建于2500多年前的“阖闾大城”就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当年伍子胥接下“立城郭”重任,首先做认真调研,在“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上狠下了一番工夫。历史证明,城址的最终确定非常科学:古城建在一个“龟背”上,四周低、中间高,使整个城市不易在洪水泛滥时被淹没;同时,又结合水利建设,在古城上游开凿胥江,引上游水入城,而城内又是河渠成网,人家临河而居,保证了居民用水近四十七里,其面积在古代是很大了,故在城内辟有南苑和北苑,战争时万一被困,可作耕地解决军民口粮之需。所有这些,不仅在当时很的实际应用价值,还惠及后人,恐怕这些也是古城历千年而城址不变的重要原因。

    春秋时,吴国青铜冶炼已达相当水平。地下出土的吴王剑和吴戈“尽管它们深埋地下已二千四五百年之久,但保存完好,基本没有锈蚀,仍保耀目光辉,锋利异常。经鉴定,这些武器已大量使用铜、锡、铅三元合金,并经硫化处理,使武器犀利、美观,又不易折断,还具较强防腐性能。”后来,又是吴人“首先掌握和发明了冶铁技术”,著名的干将、莫邪所铸宝剑就是“采五山之铁精”炼铸而成。权威资料说“这比欧洲出现的最早生铁要早1900年”。此外,水利、造船、陶瓷、纺织等科技水平也很高,“在当时中国名列前茅”。

    苏州文化“重科技”文化传统一直保持和延续了下来。王锡阐毕生观测天象,每晚登上屋顶,竟夕不寐,所著《晓庵新法》、《历说》和《五星行度解》,为中国近代天文学和数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孙云球不仅重视理论研究,还动手制作各种仪器,成为著名光学家。苏州还是吴门医派大本营,名中医人数竟占全国5%,为江苏之首。当代苏州学子中,更是许多人进入世界科研前沿。我国《大百科全书》各分册列出专门条目介绍的历代专家共有2677名,其中苏州的就有127名,列全国之首。

    具有浓厚“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应当说,整个中华文化都内含有“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但吴文化和苏州文化表现尤为突出。首先表现在“育人”上。北宋时,“范中淹在苏州设立府学,大力倡导教育,开东南兴学之风,此后县学、书院、义塾、私塾层次不穷。”到明清时,这里便“形成了‘风流文物,冠映古今’奇观”,“出现了许多父课教、母劝子、妻促夫苦读应举动人情景”。一直至今,苏州地区的教育普及率和教育水平仍远高于全国平均线。不难看出,这是“衣食足”前提下“以人为本”思想最重要体现。

    “以民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放大和延续。这在苏州文化中也表现突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脍炙人口。历代苏州人中,有许多以自己聪明才智乃至生命实践了这样的思念。

    苏州文人才俊们即便是官场失意,或正常“致仕”归隐后,其生活态度也有其独特积极一面。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物质基础,又具较深厚文化底蕴,往往会根据自己生活方式和各自思想情趣,为自己建造园林式住宅。据资料记载,仅苏州古城内就曾有过100多家大小不等的园林。这些园林体现了山、水、人的统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园林主人的内在修养、思想情趣、审美爱好与周围环境的统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园林的影响,不仅在苏州的一些富户大宅里能够引进诸多园林要素,甚至连普通民居以及整个城市环境风格也受到了很深的影响。苏州到处所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有水乡特色。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舒服、自在,可体会到“天人合一”意味。

    即有歉收并蓄品格又具独特个性和魅力苏州文化具有“博采众长”的品格。历史上,因各种原因,曾有许多外地杰出人才来到苏州和江南,为吴文化和苏州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沧浪亭“五百名贤祠”铭刻着从春秋起594位苏州名贤的头像和简介,其中80%以上是外来的。他们带来了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为苏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引进和吸呐外来文化过程中,苏州文化“同化”能力也非常强。在对外来文化进行“同化”的过程中,自身获得了新的发展,而原本的个性却并没有丧失,反而得到了张扬,更具魅力。在早期,“尽管吴地的青铜文化受到商王朝的影响”,但吴人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发展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吴国所制作的青铜宝剑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对中原各国的青铜文化也产生了影响”。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又能够“善于把佛教文化与吴地的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比如“江南的佛塔便与北方的佛塔很不相同,带有明显的吴地建筑风格。”近代以后,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苏州的王滔、冯桂芬以及无锡的薛福成等有识之士便大力提倡改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他们的影响下,苏州、无锡等地“诞生了一批最早的近代企业和文化机构”,成为我国的“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近代文明的中心”。

    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吴文化绝非是一成不变,但它还是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吴文化,而具有独特个性的苏州文化,也始终是吴文化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