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诗碑

苏州日报 20051125 七卷076页

■张辰娴

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辞官隐退之后,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石湖畔,从此使石湖这处自然风光旖旎的地方又增添了许多人文胜迹。

    范成大自幼聪明,二十八岁始出山应举,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与杨万里同时,故二人相得,称为年友)后,担任过多种职务,并做了几处地方官,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如兴修水利、抚恤贫民、革除弊政、建立良法等,深得人民爱戴。

    范成大去世328年后,明正德十六年(1521),监察御使卢雍于石湖茶磨山下建成“范文穆公祠”,俗称“范公祠”,也称“石湖书院”。卢雍想方设法寻求范成大墨迹,最终获得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真迹,将其摹刻成碑。诗碑现有7块,分置于“寿栎堂”的3处墙壁上。西壁1方,南和北壁各3方。其材质为青石,碑额成穹形,现均采用红木边框嵌玻璃为罩加以保护。每石高1.5-1.7米,宽0.7-0.75米不等。碑座采用花岗石。除诗作外,还有作者的小序以及元至正六年(1341)书法家周伯琦的跋文、明正德十六年(1521)都穆的题识。范成大的书法为行书,笔力雄浑,玉润珠辉,方流圆折,为作者晚年书法代表作。周伯琦和都穆的书法在当时也堪称为一流。宋、元、明三个朝代三位名人手迹,加上明代工匠的镌刻杰作,成为“范公祠”内珍贵的历史遗物,代代相传,也令石湖景区的人文积淀越发深厚。

    范成大在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为人推重,创作方面十分丰富,留有诗136卷。创作内容主要包括爱民诗篇和爱国诗篇两大方面。《四时田园杂兴》诗是范成大在归隐石湖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是他的成熟之作。范成大以组诗的形式描绘出了当时农家的景物,岁时、风俗、劳动、困难、忧虑、灾难、煎熬、奋斗,各式各样的生活,多种多样的琐事,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状况。这时的范成大已是61岁了,这些晚年诗作,与作者早期的咏农诗相比,《四时田园杂兴》展现的是一个俨然有序的系统,不仅在时间安排上分为春、晚春、秋、冬,将一年的田园生活都浓缩在六十首诗中,并且对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题材广阔,是他最被广为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被公认为经典作品。在范成大以前,许多写农家田园的诗都是摹学陶渊明、王维的隐逸诗,感受大于现实生活。到了范成大才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增添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使田园诗又获得了新的生命,经得起寻味,扩大了境地。寿栎堂的这些诗碑可说是集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和文物价值于一体的瑰宝,显得弥足珍贵。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