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化相城百宝箱

苏州日报 20050109 二卷70页

■周渊源、蒋丽英

在相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历经2500年的文化长河。沿着吴王寿梦的历史脚步,可以看到黄歇筑堰成埭、范蠡退位归隐的遗迹,看到陆贽、沈周、文徵明等历史人物的身影;顺着明代工部定点的御窑金砖的历史踪迹,可以感受缂丝、蟋蟀盆的辉煌,感受砖雕、船模工艺的风采;循着莲歌渔唱的韵律,可以听到北桥锡剧、阳澄湖吴歌的欢唱,听到水相城、绿相城的现代交响乐。 

    2001年3月建区以来,相城区在科教兴区、经济强区的同时,挖掘历史文化亮点,培育文化特色品牌,把打造文化相城融入“绿色、生态、现代”新相城的大画卷。如今,在文化相城这只“百宝箱”里,群众文化、历史文物、民间工艺、书画艺术等历史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 

    十处文物保护单位 

    相城区拥有2处省级文保单位、8处市级文保单位,建区后都得到了保护和开发。 

    明代吴门画派杰出代表沈周、文徵明都是相城区人,他们的画作及诗歌、散文在当时曾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时至今日,造就了许风康、周雪耕、李伯庆、周文雍等一批书画名家。沈周、文徵明两人死后,分别安葬在相城区阳澄湖镇及元和镇,墓葬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区里在专家的指导下对两座古墓实施维修,既保护了历史文化,又整治了周边环境。元和镇的御窑金砖被称为国粹,区里积极为其申报市级文保单位,并在城区规划蓝图上专门列上了御窑金砖生产场地及其保护范围,同时筹建御窑金砖博物馆,向世人展示金砖文化的灿烂,并开发当地的旅游市场。 

    百支民间文艺团队 

    北桥镇锡剧队、元和镇腰鼓队以及黄埭镇、黄桥镇、阳澄湖镇的舞龙舞狮队等,上百支遍布在相城各个角落里的民间业余团队,是这片土地上的烂漫春花,将相城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演绎得丰富多采。 

    北桥镇锡剧队成立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有近30名戏剧爱好者,常年活跃在农村为乡间的群众演出,得到群众的好评。1997年,北桥镇获得了苏州市“戏曲之乡”的称号,2004年申报了省“戏曲之乡”。阳澄湖镇拥有50多支群众业余团队,参与人数上千人。该镇下杏村朱文华家庭曾经是镇里的业余宣传队员,1998年,朱文华自筹经费7000元购买了一条大花龙,邀请本村14名妇女办起了舞龙队。2001年,舞龙队应邀参加江苏省夫子庙舞龙大赛,获得了银奖。 

    千名民间工艺艺人 

    相城区有上千缂丝、制砖、蟋蟀盆、砖雕、船模、草编等民间艺人,其中不乏知名艺人。建区后,区成立了民间工艺协会,组织会员们切磋技艺、交流经营心得、参加社会活动。2004年4月16日,苏州市“彩船巡游”表演在古运河南门沿线隆重举行,太平镇船模工艺艺人徐海林等会员创作了一艘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喜庆溏船”彩船,获得了三等奖。元和镇袁中平是袁氏堂工艺蟋蟀盆的第六代传人,他创作的工艺蟋蟀盆《清风古韵》获得了国家经贸委主办的国际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2004年7月底,区里组织材料为王嘉良、刘一鸣、袁中平、徐海林等民间艺人申报职称,并专门请人制作了彩色照片和VCD光盘,不久后,这些民间艺人将拥有职称证书。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