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雨来今雨亦来(回味十中)

苏州日报 20040628 一卷35页

■柳袁照

百年老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砖都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苏州十中吴文化中的每一座小楼、每一块石碑、每一条石砌路,都蕴藏着一个、两个或更多的故事。 “来今雨斋”掩映在西花园的苍树假山之中,粉墙黛瓦,花窗翘檐,一座坐落在石砌平台上的古朴小屋。朝南的门墙上有一块木匾,上面写着:“一九三零由庚午级毕业生建。取唐代诗人杜甫诗序中‘旧雨来今雨不来’语句,反训其义而得斋名。斋中匾额为庚午级同学撰文并书丹,表达了毕业同学热爱母校的拳拳之心。”这是学生留给学校永久的纪念。当年从西花园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学子,如今健在的也已是超过90高龄的老人了。“来今雨斋”,是学校凝情之物。今天是校友会的所在地。

    几年前苏州十中编写了一本《校园碑文选读》,作为曾一度显赫的清朝织造署旧址,校园留有许多有名的石刻碑文。其中有清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重修苏州织造署记》、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撰文的《伟绩碑》、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篆石的《壬申级石刻壬申级训》等,读这些碑文选,会油然让人感受到学校历史与文化的厚重。但“来今雨斋”堂上匾额题记,却未选入,甚为遗憾,匾额题记是这样写的:“杜工部诗小序有旧雨来今雨不来语,同人等建此觚室,业将毕程,天涯海角,把晤为难,所期后之英俊善为保存而已。谨按反文生训之篆例,借杜句以抒所怀。拳拳之意实不以言宣也,后之英俊共鉴之。”字里行间,虽没有嘹亮的誓言、灿烂的言辞。但学子临别母校时的那种不忍离去、深深眷恋之情,就是7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读来还是那样感人,这是人间的至情。杜甫典故更把这种情感升华到了极致。这段典故,说的是唐天宝十年的秋天,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杜甫贫病交迫。一个魏姓朋友冒雨来看他。杜甫感慨之余,作了一首《秋述》,表述心情。杜甫在诗小序说:“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意思是说,旧时宾客遇雨亦来,而今遇雨不至,话里蕴含着杜甫对朋友“初亲后疏”的惆怅感受。杜甫客居京城长安时,一度受唐玄宗的赏识。一些眼尖的人,认为杜甫似乎得官有望,便争相和他结交、做朋友。杜甫住处,人来人往,车马不断。不料后来杜甫官未做成,而且日子愈过愈窘困,渐渐地新朋友不再和他往来,门庭冷清。30年庚午级同学用此典故,蕴含之意十分明白:今天我们以母校为家,明天我们乃以母校为家,今天我们眷恋母校,明天我们同样眷恋母校,母校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永远是“旧雨来”、“今雨亦来”,同学有先后,但爱校之心是永恒的。世事多变、世态炎凉,但母校的学生永远要耿直、朴实、坦荡、仗义、仁慈,诠释与弘扬苏州十中学校“质朴大气”品貌与风格,当从这里入手。

    振华时期的学校,同学毕业前都为母校留下了永恒的纪念。1929年己巳级同学建造的己巳亭,亭亭坐落于西花园长达图书馆西北小丘上,《己巳亭记》抒写了“从今而后,吾侪形体虽将他适,安知精神之不仍在于校?”、“人见物质之存在,即知精神之凝聚,则此亭是也”的学子情怀。1937年丁丑级同学建造的凝怀亭,是久久凝坐在西花园东北入口处的意思。丁丑级同学还建造了“通泉”,“通泉铭”同样是一篇至情至性的文字,“通达怀师,其则不远”,学生通达成长,永远怀念恩师铭记师恩,学生做人求学永不偏离恩师教诲。60年以后,在其基座上,1996年学校90周年校庆时,振华校友会为王季玉老校长塑了雕像。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