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呐喊声震古城──苏州中学学子抗日救亡活动回顾

苏州日报 20050707 六卷090页

■记者

1931年的9月18日,留给国人的是刻骨铭心的血泪记忆!就在那一天,日本制造事端,侵我疆土,辱我尊严,陷我亿万华夏儿女于战争的深渊。而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主义,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面前一味退让,并按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方针,继续坚持以主要兵力“围剿”主张抗日的工农红军。

    南京当局的反动行径激起了人民的极大义愤。在这亡国惨祸迫在眉睫的紧急关头,举国上下自发地形成一股抗日救亡的洪流。人文荟萃的苏州,向来不乏热血儿女!“九一八”事变后,苏州民众冲破国民党的禁令,迅速掀起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姑苏大地处处回荡着抗日救亡的呼声。9月21日成立的吴县(注:当时苏州为吴县治)各界反日救国会发表宣言,庄严声明:“我苏州百万民众,甘以生命寄托之躯干,与海内外同胞共赴国难”,并发动抵制日货运动。吴县商界致电呼吁南京当局“先息内争,共御外侮”,并积极响应抵制日货运动。全城大中学校学生统一罢课,结队游行,挨户泣讲,宣传救亡。广大进步文化工作者以出版刊物、组织演出、进行演讲等形式,发出救亡图存的阵阵呐喊。

    姑苏多少救亡事,一时难以言尽。这里只追忆苏州中学两位爱国学子的救亡活动旧事,以期窥此一斑而知当时苏州救亡运动的概貌。

    胡绳演讲办刊言救亡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生于长于苏州的胡绳(此时名项志逖)刚刚进入苏州中学师范科学习。民族危机,国难当头,年纪尚小的胡绳热血激荡。古城内外,凡有救亡活动的地方,时常有他瘦弱却坚强的身影。在他心中,救亡俨然成为自己的使命。凭借着满腔热情与非凡智慧,胡绳逐渐成为救亡活动的中坚分子。他积极加入学校的演讲宣传队,多次到石路小广场、胥门老茶馆、金门出入口等公众聚集场所当众演讲,宣传抗日救亡,听讲者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上百人。

    演讲中,胡绳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分析时局,以其超常的思想力评述国运,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譬如:弱国缺乏武力但也不能放弃外交的武器;反抗日本侵略最好的办法是经济绝交;国人不要惧怕对日宣战;抗日救亡运动中工人们应当起领导的作用等,每每都让听讲民众感到振聋发聩,颔首信服。而一名年仅十三岁的学子,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能有如此见地,实在难能可贵。

    除了口才,胡绳的笔力也了不得。他与志同“文学救国”的同学吴大琨一道,利用合法斗争的形式,创办公开出版的《文学旬刊》,刊载进步青年才俊的救亡诗歌、散文、小说等。不止如此,他自己也披挂上阵,心织笔耕,用辛辣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发出救亡的呐喊,撒下革命的火种。可惜的是,该刊作为热血青年抒情言志的阵地,因缺少经费三个月便遭夭折。不久,胡绳又发起组织了一个“百合文艺社”,并创办了《百合》杂志,该刊只出了一期,就因胡绳离开苏州中学而停办。也就是在这期《百合》上,他第一次以“胡绳”的笔名发表了《从“文学无用论”说到“第三种人”》的文章。通过该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少年胡绳已经成长为壮怀激烈、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青年胡绳。

    正是由于胡绳的爱国言行和出色才干,他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被推荐为苏州中学学生会主席。胡绳的抗日爱国举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不满。那时候,苏州中学的好多老师是爱国的,他们同情支持学生的救亡活动。如吕叔湘先生、孙起孟先生等,校长胡焕庸先生也是站在爱国学生这一边的。1933年初夏,反动当局来校逮捕胡绳时,胡焕庸校长一边与他们周旋,一边让其他同学悄悄把此消息传递给胡绳,要他迅即离校出走。胡绳临行前,因路费短缺,找好友吴大琨商量,吴大琨便去找与进步学生联系较多的孙起孟先生。孙起孟先生了解情况后,马上取出五元钱让其转交胡绳。自此,胡绳终止学业,告别家乡,走上了为国为民的革命道路。后来,胡绳成为我们党的著名思想理论家,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金为刚黑夜赋诗盼光明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爱国学生纷纷组织请愿团涌向南京,要求南京当局出兵东北、对日宣战。11月24日,上海学生请愿团途经苏州去南京时,遭到反动当局的阻挡,滞留苏州。苏州中学素有“才子”之称的金为刚闻讯后,立即与其他爱国学生赶到火车站声援,并号召苏州各学校学生代表数百人加入到上海学生的行列,一起晋京(宁)请愿。反动当局为了阻止学生向南京进发,下令火车停驶,并把司机调走。金为刚等同学与上海学生请愿团负责人商议对策,当了解到有一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会驾驶火车后,即决定自行驾车继续进发。请愿学生坐着自己驾驶的火车抵达南京时,已是深夜了。金为刚与其他同学一道,集中到当时的中央军事大学宿夜。虽是残月当空、风寒霜冷,却难抑金为刚同学的爱国激情,他随即挥毫赋诗一首:

    月白天清千山高,三吴男儿夜晋京。

    空吞何物叫凄楚,倾耳细听是猿声。

    倦体难支朦胧睡,醒来车已抵京城。

    此行原是为请愿,行见政府早出兵。

    26日晨,金为刚等苏州请愿学生与其他各地请愿学生一起,到国民政府门前示威,敲打警钟,要求蒋介石签署出兵日期。下午,金为刚又与各地学生二万多人在公共体育场召开“送蒋北上”大会。会后,学生们又聚集到国民政府门前,坚决要求蒋介石接见。此时,天地为之动容,猝然降雨,可爱国心切的学子们仍然冒雨彻夜静坐。次日中午,蒋介石被迫接见静坐学生,却故意回避实质而大发“读书救国”空论;见学生不肯离去,便虚与委蛇,答应三日内出兵。随后,金为刚等学生被武装军警押送到下关火车站乘车离京。可蒋介石翻脸不认帐,迟迟按兵不动。

    12月14日,苏州各校学生代表举行会议,成立赴京请愿团特种委员会,发表第二次晋京宣言。次日,苏州中学、东吴大学等20多所学校的250多名学生代表,组团再次晋京,敦促蒋介石履行出兵诺言,北上抗日。17日,苏州及全国各地学生一万多人在南京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示威,遭国民党当局武装镇压,酿成“珍珠桥惨案”。在这次惨案中,苏州学生一人受伤、一人被捕、一人失踪。

    真可谓:姑苏儿女碧血一腔洒京城,抗日救亡丹心一片照汗青。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