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也有“生命”有“温度”

苏州日报 20161009 A第04版

■胡毓菁

  苏报讯(记者 胡毓菁 通讯员 俞正阳)推开苏州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大门,一阵书香迎面而来。宽大平整的工作台上,浆糊、毛笔、喷壶、剪刀摆得整整齐齐。西面靠墙的三层铁架上,摆放着各色纸张。70后“古籍郎中”张晞正坐在靠窗的工作台前,小心翼翼地拈起一张泛黄的书页,用毛笔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根据书页的破损情况,细细思量着修补方案。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书籍这一重要载体。在姑苏区双塔街道辖区的苏州图书馆内,大量珍藏的古籍善本承载着古圣先贤的思想,为传播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文化双塔”增添了几多书香。然而,由于历经岁月,一些古籍难免会出现破损。为了保护和弘扬这些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张晞和她的同事们年复一年默默奉献,用灵巧的双手让古籍恢复原貌。
  出生在书香之家,年少时张晞就对古籍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2008年,在苏州图书馆古籍部工作的她,被推荐去北京国家图书馆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古籍修复培训,从此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古籍郎中”。8年来,她每年“诊治”的古籍就达百册之多,从小修小补到治愈“疑难杂症”,她的巧手让许多珍贵古籍恢复了“健康”,延续了“生命”。
  “古籍修复需要严格遵循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绝不容许大刀阔斧地对古书‘动手术’,而是必须保持古籍的原貌,同时也要尽力保存前人修复的陈迹。
  因此,干我们这一行必须细致、严谨,耐得住寂寞。”张晞说,遇上损坏比较严重的古籍,一天也打不了几个“补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态度,苏州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认可。
  张晞说,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她面对的古书也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它们穿越了数百年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其中承载了古圣先贤的精神。我有这个责任,让这些文化瑰宝继续流传。”在她看来,古籍修复已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无法舍弃的责任和担当。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