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的地位与价值

苏州日报 20040703 一卷20页

■盛承懋、夏海力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的召开,既肯定了苏州古城对保护世界遗产作出的贡献,也再次扩大了苏州城市的知名度。

    随着苏州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化,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难度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按科学发展观指导苏州古城的保护,保护和塑造好苏州古城的风貌,使之既能够承继苏州2500多年历史的文脉,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又能够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值得苏州各界人士研究的新课题。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是国内最早的古城之一。苏州商城的特色与风貌,突出地体现在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粉墙黛瓦、朴素淡雅的江南民居。曲折悠长的小街小巷;为数众多,技艺精湛,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特定地位的占建筑、名寺、名塔;蜚声海外、精致玲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江南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众多文物名胜古迹;具有江南特色,反映民俗民风的商业街区。

    苏州城池历经兴衰,城址始终保持不变,维持了原先的城市规划布局,宋《平江图》是现存最早的详细城市平面图,从《平江图》中可以看出苏州古城端正的城市布局,河路平行、桥梁众多、民居临水而筑、街道依河而建,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成就和苏州水乡城市规划的独特手法;苏州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风貌依然留存,古城内的街巷道路,具有河街相依,纵横有序,脉络、分明、双向通达的特色。街巷道路的密度较大,宽度较小。围城内河道的开凿,限定古城街巷道路的走向,制约屋宇的排列,形成了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苏州古城墙内,河道纵横密布,经纬贯通,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滨河民居,前庭后院的市民住宅,高墙深院的宫绅大宅,构成百十街坊,千余幽巷,成为姑苏特色的城市风貌。

    苏州古城凝聚着古代苏州人的智慧,苏州古城的特色与风貌,是历代苏州人奉献给世界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使后人可以充分领略古代苏州人民在古城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工艺等各方面的高超技艺与水平,它是苏州古代人民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按照当时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理解的智慧结晶。与此同时,我们还清楚地认识到,2500多年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史,就是一部苏州城市的科学发展史。

    同样,我们还认识到,城市如果没有文化为依托是无法创新与发展的,因此,我们在关注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的同时,必须对苏州古城的文化个性敢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透过苏州古城的精神特色和个性,即苏州城市的文化——吴文化。吴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苏州文化在整个吴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最有个性,是吴文化最完美、最集中的体现。以苏州其多保留一点,将在未来赢得人类越来越大的关注。因此,只有在迅疾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古城的风貌,才是高难度动作,才会受到后人的赞许。苏州应该把握自己的城市特色和个性,使传统的吴文化在流动和发展中保持活力。2500多年来,苏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来未间断过,苏州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不断扬弃、不断更新的过程,吴文化目前仍然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应把吴文化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去把握,在历史的流程中,对不同时期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观念作出恰当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

    在28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我们再次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好苏州古城这份历史遗产任重道远,不用回避,如何认识苏州古城的地位与价值,人们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即使今天,人们是否已清楚地认识了它的地位与价值也很难说。事实上,国际上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政府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其目标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保护好苏州古城是一部重头戏,我们在描绘新的苏州宏伟蓝图时,要给后人留下空间、留下余地、留下遐想。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苏州古城的保护,实际上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古城苏州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不属于我们这一代苏州人,我们无权定夺它的命运,我们这一代苏州人只是受后人委托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管人。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